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研究

项目编号:1234SS08052)

课题负责人:欧阳静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课题组成员:
王  进(华南农业大学)
顾伟农(广州体育学院)
周  毅(广州体育学院)
黄继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饶舒扬(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陈  华(广州体育学院)

摘    要

    本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体育场馆建设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一些实际经验,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需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增加了赛后场馆运营风险;场馆布局存在的矛盾导致赛后经营困难;设施功能的单一致使赛后场馆功能转换不利;经营管理体制缺陷难以适应赛后市场化运作的需要;专门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制约赛后场馆经营管理水平。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推动奥运会“瘦身运动”;注重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开发;建立奥林匹克基金会;把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发跟职业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新型产业园区;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阶段划分为准备阶段、试运转阶段、亚运会阶段和全面拓展阶段四个阶段。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原则包括厉行节约原则;多中心、多功能原则;“场馆建设—地区发展”联动原则;场馆及配套设施与城市公共配套结合原则;场馆与大众健身相结合原则。规划与赛后利用的经营目标定位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方式定位为统一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营销策略定位为改善营销手段,建立营销网络;功能设置定位为以体为本,进行多元化功能开发。需要处理好赛事短期使用与赛后长期运营的关系、场馆开发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旧馆利用和新馆建设的关系、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关系、政府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关系。场馆建设规划与赛后利用的对策建议为:拓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负担;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转变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多元化经营;树立营销观念,进行营销创新;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发场馆无形资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全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