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教授解读《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等23部门联合制订并印发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夯实冬季运动群众基础,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对此,记者专访了《计划》研制课题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教研室主任、教授黄亚玲。
  记者:请介绍一下《计划》的研制过程。
  黄亚玲: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实现这样大的目标需要规划、计划逐步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全面的思考。《计划》的研制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由总局群体司牵头。最终印发的《计划》是基于调研及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借鉴了北欧国家等发展冰雪运动经验做法,同时听取了各方意见,集各家所长。
  我们赴河北承德、陕西、新疆、东北等我国冰雪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了调研,了解当地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研很有意义和价值。在《计划》研制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全国资源,在原有“北冰南展西扩”的基础上,做大冰雪运动。
  《计划》研制过程中听取了各部委、体育总局各司局、各省区市、专家及冰雪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在一次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清晰,《计划》也越来越细致。《计划》中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像进口设备免税、场馆等水电气热价格等问题都涵盖了,力求有抓手、能落地。
  记者:《计划》有何亮点?
  黄亚玲:此次《计划》亮点突出。
  一是突出了冬季运动的文化内涵。在《计划》的主要任务部分,首先提出了大力普及冬季运动文化。过去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了解较少,因为冰雪运动本身的局限性和区域性,所以《计划》提出深入发掘冬季运动文化价值及冬季项目的文化内涵,大力传播冬季运动文化,普及冬季运动知识,弘扬运动健康新理念新风尚。各地可编发相关的普及读本、知识手册,同时通过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
  二是在加大冬季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方面,提出在利用固有场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资源和城市公园的公开水域等。像我们在调研时看到一些学校自己浇筑滑冰场地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这样临时性、季节性、因地制宜的做法很好。
  三是突出充分发挥冬季运动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也是《计划》的核心点之一。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力量发展冰雪运动比较难,要积极发挥各级各类冬季运动项目协会队伍等社会组织的力量,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四是在倡导广泛开展冬季项目赛事活动方面,提出了组织除比赛外的冰雪季、嘉年华等形式多样的冬季项目活动。像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承德避暑山庄以及陕西的一个小镇,都是将旅游文化活动与冰雪体验相结合的很好的例子。同时在项目上也不局限于冬季奥运会项目,像冰上打陀螺、雪地足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都可以。我们希望各地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例如可将冰雪运动与地方民俗特色相结合,挖掘整理出新的群众民俗活动。
  五是突出青少年群体。提出了实施青少年“轮(滑)转(滑)冰”计划,并鼓励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开设冬季运动技能课程等。同时提出结合配合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和冬残奥会“冬残奥教育计划”,开展“冬季运动进校园”等活动。冬奥会不仅仅是体育比赛,更是文化教育活动。
  六是根据目前冰雪相关人才比较紧缺的情况,提出加强冬季运动推广普及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提出定期组织冬季项目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冬季项目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在群体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等。
  记者:《计划》已经印发,后续将如何保障实施?
  黄亚玲:《计划》由23部门联合制订并印发,力度很大。为保证六方面主要任务的顺利实施,《计划》中还提出了诸多比较详细的保障措施。《计划》主要体现了指导性,鼓励和引导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计划》的落地。5年后还将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