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四个年龄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近3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行政村抽取和测试了494,524人,其中,幼儿54,462人、儿童青少年(学生)249,489人、成年人163,448人、老年人27,125人,获得有效数据21,921,048个。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四个年龄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近3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行政村抽取和测试了494,524人,其中,幼儿54,462人、儿童青少年(学生)249,489人、成年人163,448人、老年人27,125人,获得有效数据21,921,048个。

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


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75,比2000年提高了0.75%。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比2000年降低了0.86%;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比2000年降低了9.65%;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为103.43,比2000年提高了3.43%。
(注:以2000年为100计算,数值越大表明体质水平越高。)


三、国民体质评定等级
    国民体质优秀率为13.8%,比2000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良好率为25.2%,比2000年减少了0.2个百分点;合格率为48.2%,比2000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不合格率为12.8%,比2000年减少了0.1个百分点。
(注:国家体育总局等10个部门联合于2003年颁布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适用于369周岁国民个体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与评定,综合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幼儿体质优秀率为11.2%,比2000年减少了1.4个百分点;良好率为25.2%,比2000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合格率为53.6%,比2000年增加了5.5个百分点;不合格率为10.1%,比2000年减少了4.2个百分点。
   2000年相比,城镇幼儿体质优秀率减少了0.2个百分点,良好率增加了0.4个百分点,合格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减少了3.8个百分点;乡村幼儿优秀率减少了2.6个百分点,良好率减少了0.1个百分点,合格率增加了7.4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减少了4.6个百分点。


    成年人体质优秀率为15.5%,比2000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良好率为25.8%,比2000年减少了0.2个百分点,合格率为45.5%,比2000年减少了3.3个百分点,不合格率为13.2%,比2000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
   2000年相比,城镇体力劳动者体质优秀率增加了3.0个百分点,良好率增加了0.5个百分点,合格率减少了3.2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减少了0.3个百分点;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优秀率增加了4.1个百分点,良好率减少了0.4个百分点,合格率减少了3.5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减少了0.2个百分点;农民优秀率增加了1.1个百分点,良好率减少了0.6个百分点,合格率减少了3.4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增加了2.9个百分点。


    老年人体质优秀率为9.0%,比2000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良好率为21.6%,比2000年减少了0.8个百分点;合格率为53.8%,比2000年减少了1.8个百分点;不合格率为15.6%,比2000年增加1.8个百分点。
   2000年相比,城镇老年人体质优秀率增加了2.1个百分点,良好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合格率减少了2.4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减少了0.8个百分点;乡村老年人优秀率减少了0.7个百分点,良好率减少了2.5个百分点,合格率减少了1.2个百分点,不合格率增加了4.5个百分点。


  四、国民体质主要指标
  各主要体质指标均值与2000年数据对比,结果如下:
  幼儿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胸围无变化。
  身体素质:除网球掷远无变化外,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
         有所提高。
  成年人
  身体形态:男性身高略有增长,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无变化;女性身高、体重、腰
         围、臀围无变化,胸围略有降低。
  身体机能:男性肺活量无变化,女性明显降低。
  身体素质:男女纵跳、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明显提高,握力、背力无变化;男女坐位体前屈有
         所降低;2034岁年龄段男女闭眼单脚站立明显提高,3559岁年龄段无变化;男女
         选择反应时有所提高。
  老年人
  身体形态:男女身高无变化,体重、胸围(6569岁女性无变化)、腰围略有增长,臀围明显降低。
  身体机能:男女肺活量明显降低。
  身体素质:男性握力无变化,女性握力略有降低;男女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明显降低;男女选择反应时明显提高。

  五、国民体质变化特征
  经分析,国民体质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如下:
  (一)国民体质总体水平略有提高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显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其中,身体形态水平略有下降,2039岁年龄段成年人降低幅度最大;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6069岁年龄段老年人降低幅度最大;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
   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类体质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其中,身体形态水平无变化,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其中,身体形态、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4059岁年龄段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体形态和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身体素质水平略有提高;老年人体质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体形态、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高。

(二)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
   利用BMI筛查,成年男性肥胖率为9.3%,比2000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2044岁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增大,4044岁年龄段最高,达到11.7%,45岁后保持在该水平。农民肥胖率为7.7%,比2000年增长了1.8个百分点;城市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为9.4%,比2000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为10.8%,比2000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此外,成年男性超重率达33.2%,比2000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随年龄变化趋势与肥胖率相同。
(注:BMI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千克/米2
      评价标准:BMI<18.5为“体重过轻”,18.5≤BMI<24.0为“体重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三)20~69岁年龄段城乡人群体质水平差距明显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显示,20~6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体质水平高于乡村人群,而且城乡差距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中,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3.00,乡村人群为102.11;40~5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24,乡村人群为98.27;60~6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1.48,乡村人群为97.88。
    另一方面,国民体质评定等级结果也显示出同样的特点。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20.2%,不合格率为9.3%,乡村人群优秀率为10.9%,不合格率为17.2%;40~5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16.9%,不合格率为11.1%,乡村人群优秀率为8.2%,不合格率为21.1%;60~6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12.7%,不合格率为10.0%,乡村人群优秀率为5.1%,不合格率为21.4%。

(四)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大于103.00的有上海、江苏、山东、广西、北京5个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在100.00~103.00之间的有江西等15个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在97.00~100.00之间的有宁夏等7个省(区、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小于97.00的有新疆、贵州、青海、西藏4个省(区)。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