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推动青少年三大球项目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三大球”等项目发展,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会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制定了推动体校“三大球”、手球、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发展工作方案。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面对“三大球”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认为“三大球”项目的发展模式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后备人才规模与体育强国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对规律认知把握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

  全国体校联合会对青少年“三大球”项目的发展思路探讨认为,要树立“三大球”项目发展新理念。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使命,以扩大项目人口和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模式的整体设计要符合项目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向更为全面、更加深入、更讲质量、更重人才培养,更关注社会资源及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的方向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

  要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城市“三大球”发展体系。抓好重点城市,依托建立中国特色的城市“三大球”发展体系。一是在竞赛体系方面,常态化举办青少年身边的周末联赛,逐步建立覆盖各适龄年龄段、学校、俱乐部等参加的同质化比赛,形成真正意义的同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联赛制度,特别是建立城市等级、稳定赛制、多元参与和相互衔接的城市竞赛体系。二是在培训体系方面,强化城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分级管理的青训中心或网点(省级、市级、县区级三级青训中心+县区内多青训网点模式),以及发现、选拔、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动态服务机制,完善教练员、球探、竞赛官员和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三是在评价体系方面,完善竞赛、人才、培训、考核标准,将项目人口数量、政府支持力度、资源整合能力都纳入评价指标。四是在政策体系方面,完善青少年球员注册转会办法,实施转会补偿机制,保护培训方和个体基本权益,加大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支持力度。

  要推动职业、社会和青少年“三大球”项目协调发展。推动形成职业、社会和青少年“三大球”项目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步推进,互相衔接。推动“三大球”职业联赛发展,完善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机制,探索属地化、中性化和股份化路径,解决好俱乐部梯队和协会青训梯队的关系,真正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动员更多群众参与“三大球”活动,培育和推广项目文化,为城市发展贴上项目标签,形成更多有特色的篮球、足球、排球城市。同时,大力推动“三大球”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发展,努力扩大参与的人口基础。

  如何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三大球”项目发展?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认为,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加快推进体校“三大球”项目发展工作;探索建立“三大球”项目“一条龙”人才体系,强化省市体校人才培养的龙头阵地作用,科学布点,扩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规模,依托建立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俱乐部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人才培养网络体系;推动举办城市周末联赛和1至2小时交通圈比赛,搭建体校、学校、俱乐部等共同参与的竞赛平台,丰富竞赛市场,传播体育文化,推动运动项目普及推广和水平提高,促进体校、学校、俱乐部组建队伍;强化体校、俱乐部、学校教练员等专业人才培训,做好全国体校管理人员和基层教练员培训,加强分层分级分类和专项培训,放开渠道,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员进入教练员队伍,通过举办更多的公益性和社会化专项培训,加强基层教练员在育人理念、训练理念、选材方法和科学化训练方法手段方面培训,提高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规律、成材规律和训练规律的认知能力,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推动“三大球”项目标准建设,围绕体教融合发展和工作需要,完善“三大球”项目有关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引导和规范体校、俱乐部发展。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将按照推动体校“三大球”及基础大项发展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在青少司带领下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各项目团队,不定期召开现场会和经验分享交流会,加强宣传和氛围营造,动员更多体校、体育俱乐部加入进来共同推动“三大球”等项目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社会团体,全国体校联合会努力搭建一个更为广泛的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服务和发展平台,为总局各项目中心、协会以及各地体育部门做增量、做加法,为各体校、体育组织和社会力量做好服务。(来源:中国体育报 林剑 顾宁整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