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精准施策 基金中心扎实推进运动员保障工作新发展

  结合新时期体育工作、体育公益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充分认识疫情给整个体育行业和就业创新带来的深刻影响,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基金中心在严格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不断强化工作质量、效率和创新,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与体育公益的有机融合,寻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推动运动员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严格执行既有的运动员保障政策的同时,基金中心不断深化服务,提高运动员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大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的补助力度和范围,2019年运动员参保创历史新高,全年支付保险补助近520万元。新的《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修订后扩大了运动项目保险面,大幅提高了各等级的补助金额,放宽了部分伤残等级的认定标准,调整了保险期计算周期,进一步加大互助保险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拓展运动员保障的范围,解决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后顾之忧”牵涉到运动员切身利益,也一直是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难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基金中心启动了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拟定并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印发了《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使用暂行办法》共五章22条,为加大力度切实帮助各地解决好运动员出口问题,《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使用暂行办法》将退役运动员广为关注的就业扶持纳入保障范围,明确了基金支持的对象为退役的优秀运动员,资助范围包括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培训、实习实训以及创业扶持和创业孵化等,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到运动员就业创业计划,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支持运动员就业和创业发展。
  为加快《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基金使用暂行办法》的实施,基金中心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积极与各省区市体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同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确定了30家经办单位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相应的工作团队,在已有的运动员保障信息系统上开发设定了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平台,并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运作规范和协作沟通渠道。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充分了解各地运动员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精准施策,进一步推进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工作。
  开展运动员保障机制研究,离不开深入基层调研。2019年基金中心一方面先后赴广东、广西、四川、青海、宁夏等地,以及利用在上海举办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研讨会的机会就运动员保障相关工作进行调研,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掌握基层运动队情况,了解运动员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运动员、教练员和地方体育局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为全面把握运动员保障工作运行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态势,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启动了我国运动员保障机制的应用性研究,为进一步系统、深入、科学、精准地开展好运动员保障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办法。(转自8月28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