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国家田径训练营开营 创新体制机制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两周时间将3000米跑的成绩提升42秒,是四川省田径运动员禤达军来到国家田径训练营基地的一大收获。他的队友王智弘的体脂率则从刚来的18%降到了16%,其他多项生化指标也得到了提升。这些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都得益于国家田径训练营的组建。9月10日,国家田径训练营基地在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挂牌,经过测试、选拔的包括禤达军、王智弘在内的7名四川省田径队运动员正式开启他们作为首批国家田径训练营学员的第一阶段集训。
  据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刘国永介绍,国家训练营的组建旨在积极应对东京奥运会延期,统筹推进多项综合性运动会备战工作,通过公开选拔、集中训练、优胜劣汰的方式,发掘和训练一批有潜质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针对性解决基础大项和长期落后项目存在的问题。国家训练营是现行国家队训练备战组织管理模式下的有益探索和补充,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训练手段方法,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训练组织管理体系。
  刘国永表示:“国家训练营采取公开选拔模式,面向全社会招募,具备一定专项水平和发展潜能的专业、业余适龄运动员均可报名参加,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经过体能、专项水平和训练刻苦精神等多方面测试,选拔合格的运动员入选训练营,其主带教练同时入选训练营教练团队,并享受国家队相应待遇。与此同时,训练营对运动员实施阶段考核和动态调整,实行优胜劣汰,解决长期训练顽疾。”
  正是得益于这样全新的理念与改革措施,四川田径队教练叶森和他的7名队员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比省队更加先进的训练器材和设施、更加专业的医疗康复手段、更加科学健康的营养膳食安排等,都让他们感受到国家训练营保障团队的强大。
  日常的训练中,叶森配合冬季项目的体能教练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并在其中适当穿插专项训练。“我深知来到这里的目的:强化基础体能,恶补短板,进一步提高专项技能,备战东京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队员们在这里进步飞快,叶森表示有些出乎意料,“通过此前一个月的训练成果来看,队员们在基础体能方面取得很大提高,他们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都达到了以前在省队从未达到的数据,这些都超出我的预期,充分体现了这一阶段的体能训练、营养膳食和医疗康复的保障是非常有效果的。以3000米为例,7名队员分别提高了20至45秒。从到基地第二周开始,我们尝试了每周一次的冠军坡冲坡训练。第一次冲坡的情况非常惨烈,因为我们很少到高海拔地区训练,一堂课下来5名队员跑吐了,而随后的几次冲坡训练队员们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们的表现和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每一个人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冬季项目与田径项目合练,互学互鉴,也擦出了新的火花。19岁短跑小将何宇鸿是国家田径训练营中表现突出的新星,在这里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基地训练的这段时间我学到很多东西,接触到一些先进设备和器材,国家队的后勤保障和膳食营养比省队更专业,国家队严格有序的管理措施和冰雪运动员的自律性让我感触极深,让我不自觉就融入这个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的氛围中去。”何宇鸿说,“在这里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更加坚定目标。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提升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的身体素质有了提升,整体状态也提升很快。以前我很懵懂,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现在我想要在亚运会、奥运会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为国争光。”
  首期国家田径训练营已进入第一阶段的集训,刘国永表示,接下来还将逐步组建覆盖更多运动项目的国家训练营基地,“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不仅为冬季项目备战北京冬奥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完全具备承办夏季项目国家训练营基地的条件。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训练营基地,未来将命名更多国家训练营基地。”(转自9月1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