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落户山西繁峙县滨河小学和代县五中

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北京体育大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立志、立教、立业”的扶贫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突出体育扶贫,扶出体育特色”的扶贫方针,充分发挥大学自身优势,实施体育、教育扶贫,推动教育工作、体育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914日,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和教育学院16名学生组建的大学生扶贫支教团赴繁峙、代县开展为期一年的足球支教服务工作,为两县的体育运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动力支持。

20201022日至24日,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启迪一行赴山西繁峙、代县,对我校扶贫支教团进行慰问,就“五个一”工程,即一人一个球、一班一个队、一天一小时、一周一比赛、北体大派驻足球支教人员进行为期一年技术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为两县北京体育大学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挂牌。教育学院、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团委等有关同志随行。

1022日下午,校领导一行来到繁峙滨河小学,在繁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红英,国家体育总局扶贫组组长、代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聂伟,国家体育总局扶贫组副组长、繁峙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魏灵敏,忻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悦等同志的陪同下,观摩了支教团开展的足球教学课和学校足球比赛。随后周启迪与韩红英二人共同为北京体育大学繁峙县滨河小学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揭牌并赠送体育用品。



周启迪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们:要喜欢上体育,热爱上体育,加强锻炼,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并引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经典话语,启发孩子们要努力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方面协调发展,强身健体,成人成才。



韩红英首先向滨河小学足球基地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她说:北京体育大学在滨河小学设立青少年足球训练特色基地,是对老区教育的重大支持,是对我县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大助力。希望以此为契机,把滨河小学打造成繁峙青少年足球教育的加油站,做大足球特色,带动体育发展,形成全县足球特色品牌。她还勉励足球队的小队员们刻苦学习,扎实锻炼,提高技能,争取为学校争光,为繁峙县争光,为国家争光。



1023日上午,在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文秀,国家体育总局扶贫组组长、代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聂伟,忻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悦等同志的陪同下,周启迪一行来到代县五中,观摩支教团开展的足球课间操和学校足球比赛,随后周启迪与陈文秀二人共同为北京体育大学代县五中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共同揭牌并赠送体育用品。



陈文秀表示,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的挂牌,为代县青少年接受更加专业的足球训练搭建了平台,希望北体大扶贫支教团与代县五中共同奋斗、共同担当,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为代县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与两县分别召开的座谈会上,周启迪和两县政府、学校就推动构建“五个一”工程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沟通。周启迪表示,“五个一”工程开局良好,北体大和两校之间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对接,对支教效果做好过程性督导,充分抓实抓好足球支教项目。



周启迪勉励支教团成员,要把自身融入体教融合、“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要珍惜支教时光,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体验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要坚定理想信念,为人师表,以体育人的精气神感染学生,使两县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扶贫支教团指导教师、中国足球运动学院教师相福军对支教团成员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因材施教,在将技术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将体育精神、足球文化也传递给青少年,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足球这项运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支教服务工作,足球训练初见成效,两县青少年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足球运动的极大热情。据统计,扶贫支教团在两县中小学共成立足球队44支,为3750名学生开展足球课教学,创编的足球课间操和开展的校级足球联赛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回应,参与热情高涨。

扶贫支教团成员、中国足球运动学院2017级本科生屠志瑾在分享这一个月支教感受时谈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开心笑容让她明白了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中,倾囊相授,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收获。

扶贫支教团成员、教育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启轩说,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眼神中都流露出对足球运动强烈的热爱,这也让他更加坚定地为足球教学付出自己全部力量与热情,在教学与实践中牢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以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

体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北京体育大学青少年足球特色训练基地顺利落户两县,希望通过足球训练,培养两县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树立体育报国、体育强国的人生目标,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