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来了!河南发展冬季运动项目竟有着这些独特优势

  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关于冬奥会的信息最近几天频繁刷屏。

  在很多人认知里,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发展与冬奥会密不可分的冬季运动项目“先天不足”。可在业内人士看来,河南却拥有一些独特“优势”。

  发展冬季运动竞技,河南有这些优势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0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

  办赛要精彩,参赛要出彩。很快冬季运动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

  2018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随后被河南省体育局党组确定为冬季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我省大多数冬季运动项目选材、培训、赛事举办等工作。

  “我们虽然都是搞体育的,也接触过不少赛事,但当时对冬季运动项目了解还很少。”厉阳是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运动员选材、培养等工作。

  厉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管理中心成立时,得到了国家队教练大力支持。

  “那个时候,河南冬季运动竞技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东北等冬季运动强省有很大差距。”厉阳称,虽然任务很重,但大家始终保持着坚定信心。

  其实,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河南发展冰雪运动竞技,在某些方面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

  “登封武校、濮阳杂技都可以为冬季运动跨项选材提供人才基础。”河南滑雪联盟会长吴可表示,很多冬季运动项目,需要做一些空中动作,对身体力量、柔韧性要求比较高。

  “武术和杂技,很多孩子都是从小练习的,在力量、柔韧性方面基础比较好。”吴可说。

  这个观点得到厉阳认可,他表示,目前管理中心培养的冬季项目运动员中,有不少是从武校跨项选拔的。

  优势“提现”并非易事

  尽管有跨项选材优势,但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厉阳表示,相较于夏季运动项目,冬季运动项目对设备、条件要求大都会高一些,也就是说“门槛儿”会高一些,意味着在培养资金投入上会多一些。

  “很多人了解得比较片面。”厉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精英运动员培养,已经不仅仅是体力、技巧训练问题,而是涉及运动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等几十个学科的综合性项目。“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会更难一些。”厉阳表示,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还需要考虑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文化等因素,过程十分艰辛。

  厉阳介绍,很多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是在山区进行的,运动员需要克服极差的自然环境。“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吹着大风,时速要达到七八十公里,运动员穿得还不能太厚,肯定是很难受的。”

  “我们整个团队,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到6个小时。”厉阳说。

  河南冬季运动项成绩初显

  付出、投入,让河南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开花结果。

  2019年2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上,河南姑娘徐茜瑶、童梦瑶夺得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女子项目一金一银两枚奖牌。实现了在全国各类综合性运动会上,河南省冰雪项目零的突破。“这让我们很振奋,更加坚定了信心。”厉阳回忆,在二青会上,河南冬季运动项目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了解到,在二青会上,该中心培养的运动员,一举夺得27枚金牌、21枚银牌,21枚铜牌。

  要知道,对于冬季运动项目基础薄弱的河南来说,这个成绩基本上等同于“开挂”。

  据了解,2020年在瑞士洛桑举办的冬季青年奥运会上,由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冉鸿运获得了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第19名。对于河南冬季运动项目来说,这是一次突破。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了解到,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再次交出优异成绩,取得了5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

  河南冬季运动项目取得的成绩不仅仅体现在比赛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大体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培养的运动员中,目前有25名在国家队备战冬奥会。

  “我们的目标是,有多名河南运动员能够登上北京冬奥会赛场。”厉阳说,参加国家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参加冬奥会,还需要与全世界“高手”过招,过程会十分艰难。

  

  河南冬季运动项目参与者不断增多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河南在加强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同时,也不断开展冬季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工作。

  今年50岁的郑州市民陈明是一名资深冰壶爱好者,不过多年以前,她只是通过电视关注一些冰壶赛事。

  2015年,一位北京朋友向她详细介绍了冰壶运动基本情况,并邀请她前往河北实地体验。从那以后,她对冰壶的热爱更上一层楼。“那时候在郑州找不到地方玩,只能去河北或北京的时候抽空体验体验。”

  北京申请冬奥会成功后,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冬季运动项目,提出了“北冰南展”。

  2019年,借助政策扶持,陈明和两位体育爱好者在郑州农业路与东三街交叉口附近,成立了河南冰立方冰壶俱乐部。

  “都是有一定体育情怀的人,不然根本坚持不到现在。”陈明介绍,创建冰壶俱乐部的初衷,除了想要盈利外,还想要履行的“使命”是冰壶项目的推广、培训以及赛事举办。

  陈明称,为了做好推广工作,成立之初,俱乐部专门组织教练前往北京进行培训,并且都取得资格证书。

  “我们经常去学校开展推广、培训。”在冰壶俱乐部努力下,郑州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冰壶队伍。

  “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很高。”陈明介绍,对于冬季运动项目在河南推广,很重要的一点是设备。而我国为了推广冰壶运动,设计出了陆地冰壶,使用的是仿真冰,大大降低了成本、能耗,让冰壶运动进校园有了很大可能性。

  “规则、技巧与普通冰壶一模一样。”

  陈明称,目前俱乐部会员已经达到500名左右,有不少公司也会选择在这里进行团建。

  而吴可也表示,河南滑雪联盟成立于2016年,至今成员人数已经达到近万人。

  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体育局获悉,河南近几年加大力气推动冬季运动项目推广。河南冰雪运动以高山滑雪为主,每年超过50万人次参加滑雪运动。

  另外,河南省目前在经营的滑雪场有35家(均为人工造雪),具备全国大众滑雪比赛的有2家;室内冰场2家;轮滑冰球场地15块(其中60米×30米标准场地2块);陆地冰壶俱乐部1家(3条标准比赛道)。

  截止今年6月河南省共培训各冰雪项目公益类和国职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0人,裁判员100多人。

  到2025年,我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冬季运动项目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滑冰了,不过业内人士却表示,河南大部分滑冰场都是轮滑,真正意义上的冰滑寥寥无几。

  赵林是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冰上乐园负责人,这个东北人已经在郑州冬季运动项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

  赵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即便是冬季运动项目中普及度比较高的滑冰,也只能是微利。“我指的是真冰滑冰。”

  “不仅仅是郑州,在全国基本都是这种状况。”赵林表示,只有在北京等一些冬季运动相对发达地区,利润空间可能会高一些。

  赵林介绍,丹尼斯大卫城冰上乐园前期投入近千万元,平均客单价六七十元,节假日一天能接待顾客约400人,平常会少一些。总体下来,一个月收入在30万元左右,与每月运维投入基本持平。

  更为小众化的冰壶项目,经营状况如何呢?陈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俱乐部成立至今,基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没有疫情和汛情,应该是能够盈利的。”

  陈明介绍,因为引入的是陆地冰壶,所以成本相对较低,建设冰壶俱乐部前期投入了数百万元。平常顾客一地刺进店是可以免费体验的,之后再来消费,普通赛道每人只需要30元。

  显然,单纯靠门票收入,经营冬季运动项目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必须得想办法拓宽盈利渠道。

  陈明表示,河南冰立方冰壶俱乐部还通过培训、承接企业团建、举办赛事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冬季运动带来的产业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体验领域,还包括相关设备生产。

  按照我省此前印发的《关于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以商丘梁园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培育和引进2~3家体育产业品牌企业。河南商报记者从梁园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该计划正在推进中。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我省打造2~3个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2个综合性冰雪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

  河南冬季运动产业,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新疆阿勒泰地区发布的数据,上一个雪季去当地滑雪的游客有20多万,其中河南人有5万。”吴可表示,河南冬季运动项目是有很大市场潜力的。

  不过吴可也认为,河南冬季运动项目开发力度还不够。

  “全省滑雪场有三四十家,但能称得上专业滑雪场的很少。”吴可表示,相较于北京、东北、新疆等地区,河南滑雪场投入远远落后,导致规模、品质上不去。“所以很多爱好者都选择去外地滑雪。”

  “市场有,主要还是信心问题,可能很多人觉得投资滑雪场收不回本。”吴可说。

  而陈明则表示,对于一些相对小众化的冬季运动项目来说,目前在河南的推广力度还略显不足。他认为,冬季运动相关产业在河南总体还属于比较新的产业,基础还不是特别扎实,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冬季运动项目准入门槛儿高一些,而且也不好学,很多人都需要经过多次培训才能掌握,所以新接触的人过了新鲜期,很容易放弃。”赵林表示,如何增加新用户黏性,也是冬季运动产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