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贵州省体育局: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3日,由贵州省科卫文体旅工会和贵州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事•健身指导送上门”暨2021年社体指导员骨干巡回教学(进机关)服务活动在贵州省科技馆正式启动。来自贵州省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的樊娜娜老师为省科技馆的职工开展了广播体操现场教学服务,并就如何科学健身进行宣讲。为帮助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科学健身水平,增强科学健身意识,本次健身指导暨巡回教学上门服务活动将涉及7家单位6个项目,持续开展到12月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体育局系统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成效的重要举措,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实践行动,立足体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心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在体育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入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
省体育局大数据办发挥专业优势,为铜仁市碧江区马拉松智慧跑道的勘察设计、规划申报及审定提供技术支持,用科技打造“智慧跑道”,为群众提供智慧型全民健身场地,以体育旅游带动当地体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公众赴铜仁打卡体验,带动当地消费,吸引打工者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加油助跑。
省足球协会赴兴仁、普安部分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推广活动,围绕足球发展、教练员配备、运动员培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和座谈,先后向兴仁、普安6所学校捐赠足球装备共70万元;免费为黔西南州部分支教团队和学校体育足球教师举办2021年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班。
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深入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巡回培训教学服务活动、“乡村振兴”计划暨健身气功走基层培训展示系列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全民健身项目需求,开展送健身教材、教练上门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省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多次深入各市(州)、乡村、下属经营场所和项目点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策划“美丽乡村”篮球赛和“支部结对、干群认亲”结对帮扶活动。
满足健身需求 强化全民健身服务
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结合夏季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多发等问题,组织救生员培训师赴安顺市平坝区新艺学校,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教育知识讲座,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积极推动“防溺水知识进校园”常态化,协同省游泳协会组织全省游泳救生员、教练员培训师召开座谈会,对防溺水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知识宣传、建设和完善培训机制、选择试点地区开展知识普及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分别于每周一上午6:30-8:30、周四中午13:00-15:00免费对外开放,截至10下旬,免费开放接待人次共计8000人,涉及免补金额共计81万元。
省全民健身中心(省体育馆)加大场馆面向群众免收费、低收费的开放力度,截至10月下旬,实现各类公益接待12次,累计提供培训、比赛场地12次,共计接待逾24万人次。省老年体育工作管理办公室深入开展中老年体育健身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贵阳市老年人活动密集场所——黔灵山公园开展健身知识宣传,现场发放健身资料,解答群众疑问,指导中老年人查找健身项目、指导老师及健身辅导站点,帮助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活动累计发放《科学健身“111”》书籍、健身知识小折页400份,前来了解和咨询的群众逾500人。
补齐设施短板 发力健身场地建设
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场建设。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开展50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工作。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将“贵州体操之乡”——榕江县体操中心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帮助支持当地完善训练场地设施,改善训练环境,为专业人才输送打好基础。省老年体育工作管理办公室针对“全省老年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容量不够、功能不全”等突出问题,将老年体育场地设施纳入《贵州省老年体育“十四五”规划》,推动老年人健身体育发展。
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注重抓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截至目前,“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活动为全省21所学校捐赠94.3万元体育器材及其他设施,惠及学生近2万名;“公益体彩 快乐体操”活动为全省9所学校捐赠44.4万元基础体操器材,让3000多名学生受惠,让体育公益惠及青少年儿童。
深化政务服务 提高为民办事效率
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体育产业发展处)完善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体育事项标准化建设,制定体育事项办事指南、审查要点和清单等标准,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实现体育政务服务事项异地收件、异地受理、远程办理,持续解决群众办事时间长、往返奔波等问题。合理使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聚焦与体育有关的群众投诉案件,坚持“接诉即派、接诉即办、提速办结”原则,及时解决群众和基层部门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案件即办率达100%。(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