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做好体育大文章 唱响草原圆梦曲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内蒙古锐意进取、破浪前行,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深入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齐头并进、多样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随着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先后新建,极大地改善了运动队训练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为93.3%,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群众体育组织发展壮大,有旗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2239个,初步形成“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特色品牌赛事活动精彩纷呈,每年平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达900余万人次,实现了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的全民转变。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内蒙古紧紧围绕拳击、柔道、竞走、马术、冰雪、曲棍球、马拉松等重点项目,培育优势项目集群。内蒙古自治区40个项目队伍的千余名运动员以备战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杭州亚运会为重点,不断提升技战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草原健儿在国内国际赛场上乘风破浪、屡创佳绩,“十三五”期间在重大体育赛事中获得498枚金牌、449枚银牌、595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里约奥运会得到铜牌、平昌冬奥会得到银牌,分别实现参加境外奥运会、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青少年体育焕发生机活力。不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至268所,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增至980所,每年组织青少年比赛50余项次,参赛人数达1.2万人次,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青少年体育更具青春活力,得到了青少年的热情参与和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逐渐显现。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观赏性、体验性消费。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达319亿元,增加值达145亿元。体旅融合、体医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区域“车”“马”“冰雪”“那达慕”等品牌赛事基本形成。(转自7月1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