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见证福建体育新高度

  8月8日,延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正式闭幕。
  每一届奥运会落下帷幕之时,我们总会如数家珍地盘点此行的收获,包括那些光彩夺目的金牌,以及与荣耀相系、与奥林匹克精神相关的精彩与感动。
  本届奥运会,福建省共有17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举重、击剑、羽毛球、体操(蹦床)、帆板、射击、皮划艇、水球、田径等9个大项、19个小项的比赛,取得4金2银1铜、2个第4名、1个第5名、2个第6名、1个第8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奖牌总数的历史性突破,获得4金2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二是金牌总数的历史性突破;三是夺牌率的历史性突破,福建共有17人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4枚金牌,夺金率达到24%;夺得7枚奖牌,夺牌率超过40%。
  福建省体育局局长林作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在参赛人数不多、总体规模不大,且在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人数比例高达70.6%的情况下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来之不易。这充分反映了福建参赛项目的人才厚度和含金量,充分显示了优势项目势头不减,成绩突出,水平领先。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潜优势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新人当道

  在东京奥运会上,福建省夺金的三个大项分别来自举重、羽毛球和帆船帆板,这三个大项也是福建的传统优势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举重的李发彬、李雯雯,羽毛球的黄东萍,还是帆船帆板的卢云秀,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从某种角度上说,福建优势项目的接力棒在本届奥运会上已经完成了交接。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他们继续用自己的表现,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从石智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举重62公斤级金牌开始,张湘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62公斤级)、林清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邓薇(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63公斤级)都先后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在东京,福建举重不仅实现了夺金传统的延续,而且收获了两块金牌,创造了新的辉煌。在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中,28岁的李发彬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以抓举141公斤、挺举172公斤、总成绩313公斤夺得金牌,并打破挺举和总成绩的奥运会纪录。
  与李发彬的有惊无险相比,李雯雯在女子87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则显得有点“孤独”。这位年仅21岁的“00后”选手,在抓举比赛中就领先了12公斤,最终不仅轻松夺得金牌,还打破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奥运会纪录。
  和举重一样,福建的羽毛球在奥运会上一直有着出彩的表现。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新鹏在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夺得福建首枚个人项目奥运会金牌,林丹、谌龙都先后登上男单冠军的领奖台,五届奥运会贡献了四枚金牌。
  在本届奥运会上,26岁的黄东萍作为福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女子羽毛球选手,一路在混双比赛中杀进决赛。面对此前交手胜少负多的队友黄雅琼/郑思维,黄东萍/王懿律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混双的登顶。
  对于25岁的卢云秀来说,这枚金牌来之不易。预赛第三轮比完,她出现失误,但很快调整状态,以高度的专注力卸掉思想包袱。奖牌轮前,她连自己积分多少都不知道,眼中只剩下摇帆而行。
  在夺冠后,卢云秀成为继2008年的殷剑和2012年徐莉佳之后,我国第三位帆船帆板项目的奥运金牌获得者。

老将坚持

  在羽毛球男单决赛结束后,获得银牌的谌龙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很抱歉,未能再为羽毛球队添上一金。一代代的传承,我责无旁贷。也给自己说声:辛苦了!”
  奥运赛场上那些大龄选手,有些是首次参加奥运,初次品尝奥运赛场的苦辣酸甜;也有很多人已战功显赫,一再出战的动力来源于对项目的“离不开”,运动就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作为选手,他们对金牌当然有着渴望,但在金牌之外,支撑他们熬过训练的艰难与枯燥、忍受伤病的折磨与困扰的,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32岁的谌龙是17名福建选手中年纪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名奥运会冠军。他在赛前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入决赛,最终0比2不敌丹麦选手安塞龙,无缘蝉联奥运男单冠军。一枚男单银牌,也是对这位老将,在东京奥运周期这五年努力的认可。
  26岁的林超攀是体操男团阵容中唯一参加过奥运会的选手。曾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团体铜牌的林超攀为这场“翻身仗”坚持了五年,本届奥运会又收获了一枚铜牌。
  在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刘灵玲也曾随中国队出征,但当时只是作为替补队员参赛,并未获得亮相机会。
  来到东京,已经27岁的刘灵玲不想夺冠是不可能的,但冠军只有一个。蹦床决赛中,刘灵玲和朱雪莹都拿出了最高难度动作,发挥更出色的朱雪莹获得了冠军头衔。
  刘灵玲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毫无疑问,老将终将告别,但我们不会忘记。

突破可喜

  拼搏与突破是奥运会赛场上最美的底色。这些突破的价值不能用金牌或奖牌去衡量。因为正是这无数次的突破,才让福建体育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在本届奥运会上,24岁的葛曼棋和26岁的汤星强实现了福建田径的历史性突破。
  葛曼棋在奥运赛场上展示了中国速度,在田径女子百米预赛中,凭借着11秒20的成绩,成功晋级女子百米半决赛。她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跻身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的中国选手。
  在男、女4×100米接力中,梁小静、葛曼棋、黄瑰芬、韦永丽组成的中国女队拼下第六,42秒71的成绩创下队伍赛季最佳。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男队跑出了37秒79平全国纪录的成绩,虽跑赢了传统强队牙买加,却以0.09秒之差无缘领奖台,继里约奥运会之后再获第四。
  突破并不是偶然。在东京奥运周期,葛曼棋状态火热,不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成为中国女子短跑新一代领军人物。汤星强在东京周期中,则经历了更大的挑战。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第四名之后,汤星强状态下滑,在袁国强教练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终于在东京奥运前重回巅峰,成功入选中国田径队。
  虽然艰辛的付出没有迎来金色的收获,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拼搏同样令人尊敬。就像葛曼棋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体育的魅力不只有赢,还有更多是精神上的,中国田径正在一步一步成长、进步,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在那些聚光灯照射不到的角落,伟大也属于那些与奖牌无缘却不言放弃的人。
  27岁的林声成名于2010年的首届青奥会,11年的砥砺前行让她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尽管在击剑重剑个人和团体的比赛中与奖牌失之交臂,但是团体的第四名依然创造了福建击剑征战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而在她的身后,福建击剑也展示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同样24岁的陈情缘和黄梦恺分别在男女个人花剑项目上初登奥运赛场。
  在首次进入奥运会的女子200米单人划艇项目上,24岁的林文君以小组第二晋级,距离第一仅差0.1秒。尽管在决赛中只划出了第六名,但是她依然创造了福建静水皮划艇的历史。
  对于决赛的发挥,林文君不是很满意,“决赛的目标就是登上领奖台,很遗憾没能实现。”谈及巴黎奥运会,林文君说:“只要国家需要,我肯定还在。”
  一句“我肯定还在”的背后,是坚持、是热爱、是付出。
  再见东京,三年之后,巴黎再见!
  在那里,我们将继续追寻属于福建的,属于中国的光荣与梦想。(转自8月12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