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身步道-走向健康之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谏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如同蜿蜒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彩练,申城百姓健身步道呈现一道亮丽的体育景观。
        在松江中央公园绿化带,绿树成荫的方松湖畔,新铺的红色塑胶健身步道,人性化的健身提示,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在甘泉苑小区里,翠绿树丛、清风凉亭环绕着长达240米的绿色塑胶健身步道,构成了一个“健身花园”的整体。每天,这条健身步道是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在精巧的霍山公园,175米的健身步道为双向道,有不少市民在社体指导员带领下,快走、慢跑,体验健步走的乐趣,使附近居民多了个锻炼的好去处。
        一组数据令人欣喜,2011年16个区县已建成百姓健身步道59条,新增健身步道20公里;超额完成了实事工程建设目标。也增进了市民健康,增强了城市活力。
健步走受欢迎
        “十二五”期间,上海提出了“全民健身365”概念,即树立体育民生“三”大目标,围绕“六”大全民健身重点指标体系,重点加强百姓健身“五”个工程。利用体彩公益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是百姓健身最关心的问题,排在首位的则是“一园一道”设施工程,“十二五”在公园、绿地建设具有一定标准、符合市民需求的300条健身步道。近年来,健步行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其魅力在于不受时间、场地限制,随时随地都可锻炼。尤其在场地缺乏的中心城区,不少市民都选择这种便捷的运动方式。
        健身步道吸引了爱好者纷至沓来。每天清晨和傍晚,数百米长的步道上,前来跑步、快走的人络绎不绝。甘泉街道选择建设场地时,向辖区20多个居委会发放调查问卷,区体育部门和甘泉街道召开听证会,数十名居民代表无一人反对;有的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杨浦公园将原先的卡丁车赛道改造成健身步道,专为提供优质场地,工作人员现场考察,多方比较,花费了不少心思,表明这一民生工程符合百姓需求。
步道安全更方便
        “在步道上锻炼格外轻松,整个设计很人性化,感觉步履也轻快许多。”一位每晚都来步道走走的锻炼者说。不是吗?步道上每隔50米就有标注,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少米。两旁竖有锻炼小贴士,比如,步行时要缩紧肩胛骨,收紧小腹。每隔一段距离,标示牌提示跑完该段距离的正常心率值,供锻炼者参考。还在道旁设置了休息凳、衣物钩等,大大方便了步行者。
        为何健身步道能受到广泛好评?专家介绍,不少爱好者选择在马路上跑步锻炼,一般水泥路面,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对膝盖造成损伤。而健身步道采用较有弹性的塑胶制成,平整度、色泽度、防紫外线达到跑道的性能标准;根据社区公园绿地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建成直道或环形跑道,与所处的环境匹配协调,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方便的健身场地,参与建设的上海体育实业有限公司最有体会。总经理胡仁永说,户外健身步道,日晒雨淋、酷暑严寒,要经得起天气和环境变化。使用频率极高,经久耐用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公司承诺,确保步道5年内不开裂、不起泡、少褪色,使建设质量达到政府实事工程要求。
建好、用好和管好
        打造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了便民、惠民、利民的现实。  
        健康要从走路开始,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健身步道的推广,是倡导体育生活化的一种形式,事关百姓,必须用心去做。一位健身者总结,每天行走1万步,健康生活一辈子。他倡议,每个人要珍惜、爱护步道。
        那么,有了一流的设施,如何用好和管好是个大课题。有关部门鼓励各区县整体规划,全面布局,规范管理;科学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提供优质的、周到的、长期的日常维护服务,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均等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