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体育中心交接
8月29日下午,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历时三年多建设的山西体育中心圆满移交山西省体育局。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副局长杨凤楼、李振生、郝晓峰、李世杰,纪检组长杜荣,副巡视员李志秀、薄建伟,山西体育职业学院院长朱天燕出席仪式。
出席仪式的还有山西省住建厅厅长李俊明,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工务局局长赵友亭,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涛,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杨志强,省环保厅副厅长刘四龙,省审计厅副厅长郝素珍。伦敦奥运会山西参赛运动员、省体育局、建设单位代表等参加仪式。
杨凤楼副局长主持仪式。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工务局局长赵友亭介绍建设情况。省体育局和省工务局代表签署交接文本。
苏亚君局长致辞。他代表省体育局对山西体育中心竣工移交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为项目顺利竣工作出努力的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新建山西体育中心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发展山西体育事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建国以来本省建设的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投资最多、功能最全的体育设施项目,是山西省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省政府确定的省城“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为实现山西省专业运动队管理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创造条件,并可承接全国大型综合型运动会或国际单项比赛,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今天举行交接仪式,标志着工程全面完工,山西体育中心即将正式投入运行。省体育局将管好、用好场馆,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新模式,不断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健身需求,让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真正将山西体育中心打造成一项精品工程,为建设健康山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西体育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南侧,西临晋阳湖,东依汾河。中心总占地面积为1238亩,总建筑面积273812平方米,具备六大功能:举办大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专业运动训练、体育产业开发、旅游景点参观、重大灾难避险。
中心于2009年3月27日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比赛场馆区,包括60000座的主体育场、8000座的主体育馆、3000座的游泳跳水馆、1500座的自行车馆、综合馆以及绿地、水系、能源等配套工程,主体育场和主体育馆已于201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部分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运动员公寓和A、B训练馆,实现管理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同时可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第三部分为山西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由省体育局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配合建设。
自2011年“一场一馆”交付使用以来,山西体育中心陆续承办了“太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巴国际足球友谊赛”、“蹦床世界杯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中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周华健世界巡回演唱会”、“周杰伦演唱会”、“李玉刚演唱会”等高水平文化演出。山西体育中心还接待了中央领导、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体育部门、全省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参观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2011年9月4日,山西体育中心成为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基地以及自行车、游泳、武术、举重、蹦床国家队训练基地。此外,正在配套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路径、器械场地等公共体育设施,完工后将成为一座可供太原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大型体育公园,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进一步推动“健康山西”建设。
山西体育中心整体设计汲取山西建筑地方文化特色,凝练山西文化符号,使之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单体建筑线条清晰明快,结构简洁流畅,气势宏伟,个性鲜明,体现了体育的速度和力度,体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红灯笼”主体育场以“大鼓之形,灯笼之构、剪纸之饰”为主要设计理念,将灯笼编织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主体育场幕墙结构体系(即主体钢结构)之中,外形设计形似大鼓,浑圆敦厚,同时提取山西地方剪纸艺术的图案加以抽象,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以透明阳光板来模拟剪纸的图底关系,通过随机组合来形成表皮肌理,具有淳朴内敛的气质,寓意深刻。自行车馆、主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及综合训练馆自西到东长度绵延1公里,由同一屋顶连接,形似一条巨龙,大气磅礴,形式上更为大气,在占地上也更加节约。体育训练基地宛如一条大鱼,呈欢跳龙门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