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亚洲体育中心城市 南京大力发展体育文化

        2014年8月,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将在南京举行,南京已经成为我国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奥运城市,世界将聚焦南京。举办青奥会,不仅是办赛事、办体育,更是办城市、办文化。如何借助青奥会,推动体育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展示南京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课题。以城市独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品牌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取向。参与国际竞争,归根到底要靠文化来比拚。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其核心要义就是繁荣体育文化,提升南京的国际竞争力。围绕这一主题,南京体育将在四个方面打造“文化名片”。
    打造大众体育文化名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的根本宗旨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到2015年,南京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达100%,让城市社区居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800-1000米),就能找到一处可供健身的设施、场馆或场地。在主城区和郊区县的老城区等市民密集居住区域,按照市级以上、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四级框架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努力构建亲民、利民、便民的“四有”健身环境:有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有健全的体育健身组织、有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有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
    同时,南京市还将依托长江两岸、固城湖等区域发展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休闲体育,扩大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绿地广场、风景区等场所,增设户外运动休闲设施。扩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市民的公益开放范围,制定配套政策,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2015年达到50%以上。城乡社区全部建成体育健身站(点),有1个固定办公地点、2处以上室内外活动场所、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支)以上社区健身组织或活动队伍。巩固街(镇)文体站,推进市、区(县)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规范化建设。90%的机关工会建有健身活动小组,100%的学校建有运动队,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创造条件建立健全行业体协、职工体育俱乐部、健身活动小组等各类健身组织,让活跃的大众体育成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一大特色,把南京打造成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活力之城。
    打造国际体育文化名片,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一个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品牌。这样的品牌在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南京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心,努力抓好国际重大赛事的培育和引进。充分发挥我市有举办重大赛事的基础和优势,紧紧抓住举办亚青会和青奥会的契机,加大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的联系联络,争取更多国际性的专业赛事、国际性的体育功能平台落户南京;加大顶层设计力度,科学规划重点引进和举办的体育项目、赛事方向,从基层基础抓起,完善举办国际赛事的功能条件,确保国际国内的重大赛事引得进来、举办得好;加大竞技体育发展力度,保持和扩大南京的传统体育强项、培育和增加新的体育强势项目,进一步增强体育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创新重大赛事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进体育国际营销,大力引进和培育赛事运作专业团队,依靠市场的力量,促进赛事的集聚,把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心。在办好赛事的同时,南京还将建设“六个一工程”。规划建设“一馆”:南京青奥博物馆。汇集有关档案、实物、图片、声像等资料,打造体育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播中心。规划建设“一圈”:建设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休闲体育圈,打造适合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体育乐园;规划建设“一中心”:世界青年体育培训中心。结合青少年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发展,突出青年特色,开展国际青年体育培训。组织“一节”:世界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联合全球奥运城市,在每年固定的时间段、结合若干主题领域举行。发行“一片”:《青奥之城——中国南京》宣传片。以体育和青奥会为主题,策划、编剧、拍摄恢宏佳作,并译成英、法等文字。出版“一书”:《南京青奥会》。全面回顾、真实记录南京2014年青奥会从申办到举办的全过程,记载南京为推动世界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关注青少年发展做出的积极努力,提炼南京以体育为平台探索的发展新模式和成功经验,用于对外交流。
    打造奥运城市文化名片,把青奥会办成独具魅力的文化盛会
    国际奥委会设想把文化教育作为青奥会的重要元素,因此,南京市把体育竞赛与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融合奥运精神、中国文化、江苏和南京元素,广泛开展体育、文化和教育活动。
    南京青奥组委制定了详细的“文化与教育计划”,宣传奥林匹克价值观,让青少年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赛会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项目将使青奥会将成为青年的节日。如:“我们来欢聚”活动通过开幕式前举办盛大联欢晚会,为奥林匹克大团聚而欢呼;“闪亮的青春”系列将展示优秀青奥作品、国内外青年社团演出以及青年人耍酷的时尚街舞、跑酷、轮滑、COSPLAY等,以体现文化的差异、碰撞、融合和传承;“世界文化村”将成为热闹的小屋,互动性展示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结对的同心结学校分享和建立友谊;“青奥零距离”将依托新媒体,尤其是网站和手机,与朋友和家人分享青奥会的精彩;“我的挑战”主要面向非运动员受众开展青年记者、青年大使、青年志愿者等项目;此外,还邀请多名世界冠军,就特定主题及自己的职业经历与青年人直接交流。整个文化教育计划覆盖青奥会赛前、赛中和赛后,重点促进文化交流,留下丰厚遗产。开展“与青奥共成长”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将创建1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邀请冠军运动员、优秀青年榜样进校园;创办“青年才艺创作大赛”,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青奥会品牌、志愿者、歌曲等系列征集活动;创建100所“阳光体育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倡导青少年“走向操场、走在阳光下,走进大自然”,并养成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开展“与青奥零距离”新媒体互动活动。以郑和宝船为元素打造虚拟的“青年未来号”,开展青年论坛、青年博客、青年原创活动区作品展、奥林匹克遗产探寻、游戏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青年网络营”中征集和展示青奥的影像、青奥旋律及音乐、青春DNA等。开展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青奥专题作品创作和展览、开展文学交流、邀请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优秀社团进行文艺表演、策划国际青年文化夏令营、举办青年主题论坛等。开展触摸南京活动。组织青年运动员参加南京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明城墙一带开展历史溯源活动,在江心洲学习环保知识、体验生态环保农业,在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南京云锦博物馆体验传统手工艺文化等。实施国际青年奥林匹克奖学金计划。设立国际青年奥林匹克奖学金计划,资助青年运动员继续接受综合教育和体育训练项目。
    打造体育文化产业名片,助推南京转型发展
    当前,全球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一般都占本国GDP的1%至3%。我国体育产业总值为3000多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只有0.5%,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发展差距,发展空间巨大。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预测,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消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比例将达到41%,发展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高于同期全市GDP的增长速度;2011年,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67亿元、占全市GDP的0.74%。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在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中,南京提出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以上。将进一步重视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主体培育,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基础上,做出特色亮点。对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体育项目,除现行税收政策已经明确规定税率的项目外,其它项目按“文化体育业”税目,征收3%营业税。对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单位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居民使用价格执行,其他体育服务企业按一般事业单位价格执行。
    以青奥城和奥体中心为载体,努力建设极具体育文化内涵,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会展、体育商务休闲和高端体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综合示范区,成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南京地产羽毛球品牌,大力提升溧水体育用品制造园区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体育用品和装备制造企业向园区集聚,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体育用品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并努力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以国际热点体育赛事活动、户外运动为重点,促进体育与旅游休闲、餐饮娱乐、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行业的结合;以体育会展为重点,促进体育与商贸、旅游的结合;以体育培训、体育商务、体育经济咨询、体育经纪、体育中介等为重点,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扶持知名体育企业发展。培育和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体育类企业,扶持体育赛事公司,鼓励体育健身服务、体育培训品牌发展连锁经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