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2012冰火同铸九重天

    2012年,吉林省体坛有着太多的精彩与辉煌,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我省体育工作者秉承“武事文取”“文化兴体”和冬夏并举的体育战略,在冰与火中撰写了更为绚丽的篇章。
    夏—奥运拼出中华气概
    伦敦奥运会,我省6名运动员在乒乓球、自行车、射箭、拳击等项目上取得了1金、4银、2铜的好成绩,并且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中,两破世界纪录。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以来,我省在奥运会上获得的最佳成绩,依据十二运规程总则,我省在伦敦奥运会的成绩,计入第12届全运会1金、7银、3铜和120分。更可喜的是,从项目分布来看,我省球类、田自、重竞技和两射等4个项目管理中心都有奖牌入账,重竞技项目实现了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成绩令人振奋,但其中的拼搏催人奋进,境界感人至深。
    自行车运动员郭爽、宫金杰在场地女子团体竞速预赛、半决赛中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决赛获胜后被判罚犯规,虽然遗憾地获得银牌,但郭爽能够迅速调整自己,排除干扰,在后续的比赛中夺得女子凯林赛银牌和争先赛铜牌。她们所表现出的冷静、从容、淡定和自信,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与赞誉。在中国奥运代表团总结表彰中,只有郭爽、宫金杰和金牌获得者一样同时被授予体育荣誉奖章。
    射箭女子团体虽以一环之差惜败韩国摘得银牌,但我省运动员程明在大赛中发挥稳定、表现出色,队友之间相互鼓励、团结协作,发挥出较高的竞技水平。
    女子拳击运动员李金子在第一场比赛中左臂韧带断裂,但她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作风,单臂上阵,连胜强手,夺得宝贵的铜牌。李金子的这种祖国至上、敬业奉献、挑战极限的体育精神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乒乓球运动员王皓第3次站在奥运会男子单打亚军的领奖台上。有媒体评论说,三次离奥运会男单金牌只有咫尺之遥,但他刻苦训练,努力保持最好状态,决不放弃,追求自我超越,分享体育欢乐,这种体育精神比金牌还贵重。
    在伦敦奥运赛场上,我省运动员用他们精湛的技艺、顽强的作风、博大的胸怀和优雅的风貌弘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这是我省竞技体育人多年来秉承“武事文取”的思想和“夺标育人”理念,把育人目标和竞技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以人为本思想卓有成效地运用到体育工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冬—十二冬会展示吉林精神
    2012年1月在我省举办的第12届全国冬运会上,我省及省内各市州参赛代表团都完成了各自的参赛任务,全省共获得53枚金牌、40枚银牌、40枚铜牌。本届冬运会共有16个小项的成绩回计到第12届全运会,经过我省冰雪健儿的奋力拼搏,共获得了其中的8枚金牌,首次超越黑龙江省。再加上周洋冬奥会回计的4枚金牌,今年的第12届全运会尚未开战,就已有12枚冬季项目金牌回计到我省代表团。
    然而,十二冬会的精彩远远不止这些,在短短11天里,作为东道主的吉林人倾心奉献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冬运大典。从十二冬会组委会成立到十二冬会闭幕,在这500余个日夜里,吉林人凝聚智慧与力量,抛洒汗水,谱写了吉林精神的壮丽诗篇。
    十二冬会是全省上下倾力打造的一次盛会。省领导曾多次听取汇报,并多次调研十二冬会筹备工作,指出要举全省之力办好冬运会,相关地区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要依托省直和长春、吉林两市的场馆设施及组织办赛的经验、人力等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分配各项承办任务,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力求把十二冬会办成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冬季综合性体育盛会。
    十二冬会组委会集思广益,确定“文化兴赛”的办赛理念;从实际出发,力求“不烧钱”、以低投入谋求大产出;打破“东道主第一定律”,重新诠释“金牌文化”,当好大气热情的东道主。“一盘棋”思想在组委会各个部门得到了充分体现,10余个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默契与合力。有多次办赛经验的长春、吉林两市,也积极参与组委会工作,为首次由省级政府承办的冬运会献计献策、倾力配合。
    十二冬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全省人民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了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对我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对于宣传吉林新风貌、新气象,振奋精神,推进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