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体育事业措施强劲成绩喜人

    近几年来,毕节市体育事业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长足发展。

    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体育专项事业经费大幅提升,从2009年的100万元,到2013年达到了460万元,公益体育彩票返点收入以及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向社会筹备资金逐年增加。

    二是不断夯实基础设施。逐步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及活动场地,使公共体育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健身路径94条,农民健身工程626个。有体育活动中心站(点)3136个,常年参加锻炼的人数达20000余人,具有群众体育活动专用场地设施659个,占地面积276000多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活动场面积达0.45平方米。投资约1.5亿元的毕节绣山体育馆新馆、奥林匹克体育场维修改造项目及体育广场新建2.65亿元已完工,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投资2个多亿,占地100余亩,从初中、高中到中职,招生规模近3000人,目前基本参加各类训练人数达1500人的毕节体育职业运动学校已动工新建,2014年上半年可正式入住;9个县、区(含两个开发区)体育场馆建设全部完成规划和征地,有的已开工建设,有的正在进行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正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赫章县中长跑、竞走高原训练基地,大方县支嘎阿鲁湖水上项目训练基地正抓紧进行规划设计;乡镇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为落实国务院“国发[2012]2号”、“国办函[2013]35号”针对贵州和毕节出台的文件精神,我局正积极开展赴省进京项目对接争取工作,促成一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建设计划,现已争取到贵州省体育局出台了对毕节的倾斜政策。从目前发展看,到2015年,一个覆盖市、县、乡、村的体育基础设施布局将形成。

    三是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体制。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奖励标准和办法》、《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办法》、《毕节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每年根据运动比赛成绩由政府拿出100余万元进行奖励,,对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三等奖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考试中给予加10分的照顾,从2013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不低于5个大项的小型运动会。通过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进一步增强内部的动力与活力,调动本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取得的成绩:

    一是群众体育遍地开花。各种群众体育组织和业余团体相继成立,市、县、乡镇(街道)各级社会团体近200个,会员达22000余人。各社团开展了涵盖市、县、乡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的县级以下基层单位30余个,受表彰的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及先进单位14个、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2个。七星关、纳雍两区(县)被教育部评为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县。

    二是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成绩优异。其中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竞赛项目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表演项目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市(州)中首屈一指。在2012年全省农民运动会上,共获奖牌126枚,奖牌总数从原来的第四跃升全省第二。在2012年全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上,共获奖牌(名次)总数28枚(个),其中金牌(第一名)14枚(个)、银牌7枚、铜牌7枚,其他录取名次11个,综合排名由上届全省地州第四跃居全省(包括各行业协会)第一,乒乓球项目首次获团体第一。坚持办好我市每年一届的全国杜鹃花围棋邀请赛、山地自行车赛,以及全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老年体育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是竞技体育实力彰显。毕节籍运动员呈梯次纳训状态,先后为国家和省队输送了张卫刚、吴辉、周灵、刘渊、常勇、肖敏、郭光荣、熊志红等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运动会上,多次为国家和省争得荣誉。目前在国家队的运动员有6人,在省队的有25人,在市队有300余人,在县(区)有1256人。2010年以来毕节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共获金牌4枚、银牌4枚,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性比赛共获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17枚,1人获伦敦奥运会入场券,2人达国际运动健将。参加省内各类体育赛事捷报频传,其中全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金牌总数从第五跃居第三,打破了全省前三强的格局。在全省各项锦标、冠军赛中,奖牌总数、综合排名均名列前三以上水平。射击、拳击、跆拳道、中长跑、水上等传统优势项目长期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充分体现了毕节的强势和后发潜力。

    四是体育产业取得新的突破。体育彩票销售一年一个台阶,在2011年销售80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12年突破了1个亿,成为全省第三个跨入亿元大关的市州。同时,依托毕节试验区区位特点和传统优势项目,实施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十二五”期间,正在积极规划,加快打造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水上项目训练基地等一批项目集中度高、产业集聚力强、市场带动作用大、特色明显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着力抓好各类体育培训、体育俱乐部;着手各类体育器材、体育服装的开发与销售,以此推动毕节新兴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与旅游、科技、经济的融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