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体育局局长:全民健身事业无止境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国人的奥运梦想,也开启了中国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历程,掀起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巨大浪潮。在老百姓的眼里,全民健身是生活里的一些细节——小区里的健身路径、老人的晨晚练、孩子的轮滑培训……而在体育工作者的眼里,全民健身事业既是宏大且长远的命题,也是系统且细微的工作。近日,本报专访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张家港市体育局局长孟波,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张家港市全民健身事业,分享张家港市在全民健身事业上大胆探索所取得的经验与思考。
    问:2009年,张家港市成为江苏省首批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全民健身事业进步显著,您能否对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做一个简要的概况?
    孟:近年来,全民健身写在奖状上的成绩,张家港收获不少……今年还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你刚才提到的江苏省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虽然是一个省级的荣誉,但却是我们取得更大突破的一个强大动力,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体育对走在全省前列的张家港体育的崭新期待和有力鞭策。更有分量的进步,是无法从奖状上体现出来的:“城区5分钟 乡镇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硬件指标远超全国;体育社团数量、规模持续增长,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量大质优,品牌成型、特色凸显。这些成绩让我们更踏实,更有底气说张家港的全民健身事业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问:张家港市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上述成绩的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
    孟:全民健身事业,归根结底是全民的事业,广大群众对体育的热爱是根本,体育部门所做的就是创造更好的环境为热爱体育的百姓服务。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角色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张家港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想还是受益于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这一大背景,在顶层设计上,体育现代化是和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的,2009年,江苏省“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伊始,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张家港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工作方案》和《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与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有机结合。
    通过全民健身创造美好生活、焕发城市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识。我们通过硬件建设营造城市氛围,通过全民健身活动推促百姓生活方式的良性转变,切实发挥体育功能,推动张家港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亲民、惠民、便民的宗旨做好健身步道和健身圈建设,从“体育也是民生”的出发点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通过一系列覆盖全民、独具特色、弘扬文化的全民赛事,挖掘地方文化、锻造城市精神、展现城市形象。应该说,在张家港,全民健身发展“借势”做得比较好,体现出了体育对于一座城市全面发展不可取代的价值。
    问:不论是用全国的还是江苏省的发展目标来衡量张家港市的全民健身事业,绝大部分指标都已落后于张家港市的发展水平了。全民健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完成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往往会进入瓶颈期。张家港市下一段如何调整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孟: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事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大量投建硬件设施和体育社团、社体指导员队伍迅速膨胀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建设思维要实现从满怀豪情的“狂野派”向精细思维的“学术派”的转型,我们有转型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一是多方引智,实现顶层设计的科学化。从2009年创建江苏省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开始,我们便聘请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建立科学的方案和评估体系,确保建设方案的科学高效。2011年,我们成立了体育研究生工作站,与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是着眼长远,加强全民健身队伍的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尝试民间社团办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社体指导员的培训、管理,社体指导员实现向健身骨干、大学生村官全覆盖,真正实现村、社区健身点的组织化服务。

    三是做大品牌、做强特色,挖掘本土草根资源。打造出了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大联赛、中秋假日体育、万人健步行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各乡镇形成了“一特多品”的项目特色,围棋之乡、风筝之乡落地张家港,体育的地域人文价值日益凸显,一批全民健身骨干成为全民健身工作一线的奉献者、带动着。这些进步让体育扎根在张家港,让百姓真正热爱体育、离不开体育、发自内心的办好体育。全民健身持续发展需要的只是职能部门的科学引导和全力服务。
    问:当前张家港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哪些障碍性因素?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遇到哪些具体困难呢?
    孟:困难是有的。从宏观来看,过分依赖政府投入和体彩公益金,社会资本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我想这个一方面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品牌建设,如何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还应有更大的胆量和更开放的思维,用积极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当然,这个在顶层设计上要有所突破。
    群众体育工作,面向全民,而整个的人员体系分配却呈现出一个倒三角形态,最需要人力资源的乡镇基本只有1至2个人在负责体育工作,而村(社区)往往不到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要兼管精神文明、广电新闻、计划生育、旅游、卫生等工作。解决一线群体工作的困境,一方面要深入发展志愿服务队伍,让一线工作有分担;另一方面,体育职能部门要创新办法,用体育的魅力来赢得一线群体工作者的精力和热情。
    问:下一阶段,张家港市在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何规划?
    孟:《张家港市体育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刚刚制定。毫无疑问的是,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是核心,在社团建设、志愿服务队伍能力提升方面要有所创新,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基础条件。在该计划中,全民健身发展服务于“实力张家港、美丽张家港、幸福张家港”的建设总要求,全民健身再度借势发展。
    问:最后,能否谈谈您所理解的体育现代化?
    孟:我所理解的现代化或者城乡一体化,归根结底是人的一体化。体育在城乡设施尤其是健身步道建设、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转变、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生态环保、地方文化等等方面,大有作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健康、服务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每一座城市的活力,正因为体育对于人的根本的关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