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2014年全市体育系统工作务虚会

    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结束的第三天,上海就召开了2014年全市体育系统工作务虚会,意在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2013年上海体育工作,全面讨论研究2014年体育任务。“围绕明年‘改革年、管理年、培训年’的工作定位,推动上海体育新发展和新突破;要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要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李毓毅局长开门见山地表示要切实提高对体育的再认识。
    李毓毅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整合体育健身设施,强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等新要求新任务,需要对体育及其功能再认识、再提高。
    “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实现两个百年梦”是当前上海体育的关键词。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体育如何抓住契机实现自身新的发展,为市民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体魄、提升幸福指数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毓毅强调,体育是中国梦的基础构成,在于体育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就本质而言,体育应该是卫生医疗的关口前移,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追求,体育锻炼的意义,就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在今年的上海市长咨询会议上,就有外国友人提出要让外滩有更多的晨练队伍,早晨看着他们打拳跑步跳操,就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李毓毅说道,可见体育是社会活力的基础。体育的运动特征,赋予了社会动感活力。
    他认为,体育是城市精神的基础。体育的运动规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育锻炼了人们的意志品质、引导着人们尊崇“诚信守则、公平正义”的精神。从这几个基础看,“体育就是导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一串30300,10100,965365的数字,是李局长多次提及的。2013年,全新的“30分钟体育生活圈”,经过7个区试点,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通过圈层体系,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整合体育资源、营造健身的环境,让体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后的第五元素。“市委对30分钟体育生活圈试点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可以说,建好30分钟体育生活圈,是实现两个百年梦的内在要求”。李毓毅如是说。
    这一年,为了延续首届市民运动会的成果,让百姓的参与热情坚持下去,上海创办了百万市民体育大联赛。选出10个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龙舟、广播操,贯穿近一年的各类赛事2669场,吸引了128万人参加。在感受体育热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市民的专项化水平。在李毓毅看来,“要把运动当成吃饭一样重要,融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他自己平时工作再繁忙,也要挤出时间坚持健身万步走。
    谈及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李毓毅强调,从中央确定的“提高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质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求和任务中,体会到中央的决策方向明、措施实在,体育就是要从教育改革抓起,从娃娃抓起,只有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李毓毅说,体育融入民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今天的体育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格局中。上海体育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就要统筹谋划,重点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以发展促改革。践行“体育是民生、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的理念,用中国梦的建设进度来落实,创新 “六个服务四个要”。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