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让体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浙江省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占57.2%。前几年,江山市同样面临着城镇、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怎样营造浓厚的农村体育健身氛围,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助力“两美浙江”的建设,成了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的难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江山市体育局以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为契机,不断提高体育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扩大参与面,深化参与程度,营造了浓厚的农村体育健身氛围,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白沙村,位于江山市南部的凤林镇,是一座移民新村。村里的白沙体育健身广场,包括两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游泳池,一个健身广场等体育健身场所,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一座新移民村为何愿意花大力气做好体育设施建设?这还得从体育成为促进村子和谐稳定的“催化剂”说起。
    白沙村原址在山区乡镇定村乡,2002年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需要,全村移往现址。搬迁之初,面临环境陌生、资金匮乏等困难,村民们对新环境不适应。当时的村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考虑到白沙村是一个具有良好体育活动传统的村子。以前逢年过节,村里都要举办乒乓球、拔河、象棋等比赛。村领导决定以体育搭台唱戏的方式,振奋村民的精神。2004年,在入住新居的同年,村民们在村领导的倡议下自发捐款近2万元,利用这笔钱,白沙村在村委会楼前建了一个水泥篮球场和健身活动场,市体育局等单位为该村捐献了体育器材,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有了完善的体育设施,有了多样的体育活动,村民们的生活丰富了,关系也和谐了,建设的积极性也高了。短短几年,该村就获得了浙江省魅力乡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不仅成为江山市农村津津乐道的幸福话题,也成为全市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典范。
    白沙村的改变并不是一个个例。近年来,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江山市体育局设置了三个标准:一是一场一室,行政村必须建有1个标准水泥篮球场和1个不少于4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二是一支队伍,行政村要建立一支富有地方特色的运动队,并开展或参与相应的活动;三是开展四活动,行政村每年要举办四次以上的体育活动。
    除了对村里体育设施硬件、软件的打造,江山市体育局还制定了各项举措,通过各种活动“盘活”体育氛围。江山市体育局局长赵江平介绍道,通过“送体育下乡”活动,增强体育发展氛围,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村体育向纵深发展。除此之外,农运会也成了江山的“传统”,以“参与体育健身,共建幸福乡村”为主题,突出农运会“三农”特色,参赛的都是农民,赛场都在农村,项目紧贴农活。
    在江山,随着社会的发展,投身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体育已不仅仅是一个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途径,也已成为新时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江山体育工作成为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手段和载体,更成为了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初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方式。

(毛武俊  康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