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深入挖潜合作共赢

    虽然还未到数九寒冬,但北方的寒流还是让上海有点寒意。傍晚,浦东一社区百姓游泳池内灯火通明,健身者在这里挥汗如雨——他们正在改造后的游泳池打羽毛球。
    这是12月9日,国家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检查调研组在金桥镇看到的一幕——没有高新装备、没有最新科技,只是一个理念上的小小改变,就让全民健身多了一片去处。

复合利用——资源紧缺下的探索

    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全民健身计划》评估核心指标的数字也是格外耀眼。但更重要的是,在资源紧缺状态下,上海发挥自身改革创新优势,不断探索高效、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为百姓健身提供保障的理念。
    金桥百姓游泳池就是这样一种创新后的成果。在泳池建设之初,设计者就考虑到社区游泳池不可能四季都开,如何高效利用这片场地,他们想到了深受群众青睐的羽毛球:泳池采用横向分布深浅的方式,每年泳季过去,池水放空后就有了高低两块平坦的独立场地,馆方再在池底铺上塑胶层,就可以有9块羽毛球场。
    这一大片在池中的羽毛球场让金桥镇及周边浦兴街道、高行镇等社区的居民有了更多的健身选择。2012年10月,变身之后的“羽毛球馆”首度开门迎客,一个秋冬就迎来了3000余社区居民,而今年1到5月,这片场地已吸引了1万多人次前来活动。
    这种改变也是上海资源少、人口多的现实写照。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徐毅松介绍,上海近10年来每年平均增加外来常住人口55万,因此尽管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但总体仍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面对这样的局面,上海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群众体育设施规划、落实、建设进行了深化研究。未来,上海将结合郊野公园规划、城市更新工作、社区公共建设等,继续不断补充公共体育设施、复合利用、互相促进、创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空间。

场地开放——实在措施确保扎实成效

    在土地、空间等资源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也可以不断增长,关键是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在全社会都关注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上,上海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都是实实在在的。
    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上海的体育、教育部门负责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开放率已达到86.6%。截至去年底,上海还完成了87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分隔工程”以及197所学校体育场地的灯光工程建设。
    嘉定区叶城小学的体育场每天晚上6时到9时开放,双休日则每天开放9小时。经过“分隔工程”改造后,体育场与校外直接相连,健身者只要在门口刷一下“嘉定全民健身卡”就可以进去锻炼。像叶城小学这样符合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条件的嘉定中小学,目前已全部向社区开放。区里将开放学校纳入“嘉定全民健身卡”服务网点,实现了开放管理信息化服务。今年,嘉定又出台政策,每年给予开放学校不少于6万元的管理补贴。
    目前在上海,全市38600个体育场地中,有84.4%实现向社会开放,在场地设施上的深入挖潜和积极开放确保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四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的建立,市民也可以在出门500米后就能享受到公益性体育设施提供的服务。

政企合作——全民健身让双方共赢

    经济中心上海的全民健身工作自然离不开大批企业、公司的参与、支持,上海的全民健身正从过去政府一家“包揽”向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协同转变。
    嘉定区安亭镇政府就与镇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将位于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内的汽车会展中心北馆拿出来改造,利用会展闲置时段向社会开放,共同打造了全市面积最大、场地最多的羽毛球馆。目前,这片拥有45个标准羽毛球场的羽球中心实行公益性收费,不仅日常对外开放,还不定期聘请专业驻场教练员,开设培训班、组织各项赛事活动。
    公司总经理荣文伟介绍说,安亭镇政府与公司在政企合作推动体育项目上达成共识,二者不仅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分工明确的部门联动,共同探索培育体育运动、协同推进全民健身的工作机制。目前,双方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果,不仅建立了绿色有氧运动基地、汽车城羽球中心,成立了上海自行车运动联盟发展中心,还以自行车联赛、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推广、宣传了汽车城的品牌。
    嘉定区副区长李原认为,这种在全民健身中的多方合作主动整合了商圈优势、企业资源、项目资源,实现了地方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