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7月2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41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余果介绍了《实施意见》出台相关情况,市体育局局长辛世杰介绍了《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及特点,市体育局副局长刘显忠参加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徐建明主持会议。
    辛世杰局长指出,41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文件为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辛世杰局长介绍,41号文件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目标。41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并根据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明确到2025年我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000亿元,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14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41号文件从健全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扩大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领域改革4个方面,阐述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第三部分为政策措施。包括投融资、消费、税收价格、规划布局与用地保障、人才培养使用、企业自主创新6个大的方面。第四部分为组织实施。强调了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法治化规范化、完善统计调查和评价制度3项政策措施。文件正文后附28项重点任务分工及时间进度安排表。
    辛世杰局长介绍,41号文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首次明确我市体育产业整体布局。全面对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全市产业布局,提出打造“一核两带多基地”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体育市场活跃优势,打造体育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水上运动娱乐服务带,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打造户外运动和民俗体育休闲旅游服务带。在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布局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文化创意等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基地。鼓励各区域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体育产业基地。
    二是提出以体育服务业为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对体育用品业,强调运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引进和培育上中下游企业。同时,发挥渝新欧和保税区等平台优势,探索高端体育用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新型服务贸易。
    三是抓住体育消费这个根本。突出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通过搭建“重庆体育”云平台、支持企业开发体育服务O2O平台等举措,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借鉴江苏等省市做法,提出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用于体育健身,释放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
    四是创新体育产业投融资模式。加快构建包括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社会投资基金三个层次的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将体育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更好地发挥股权投资基金效益。设立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五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赛事管理方面,取消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举办公益性赛事。在体育场馆运营方面,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机构和社会资金参与场馆建设、运营和管理。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依托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市级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专业平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