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挥体教优势 共谋青少年体育发展

    充分发挥体育与教育双方优势,共谋上海青少年体育发展大局,记者从2015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共有27家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公益开放,2015年市区两级对学校体育场地投入经费3262万元,100所中小学实施了体育场地分隔工程。
    在2012年率先启动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基础上,2015年上海全面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目前,有38所高中、22所小学和23所初中成为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为了更好地配合体育课改,市、区两级共有421名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开展代训工作,有9个区县168所中小学开展了学校体育课配送服务。为了给青少年提供更多参加运动的场地,有27家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公益开放,并被列为市教委“学生电子学籍卡社会实践活动场所”。
    结合教育部要求青少年学生在业务教育阶段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技能的要求,2015年,“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共培训青少年学习游泳116万次,8.8万余名学生参加,平均合格率为85%。此外,全市50%的区县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开设游泳课,124家公共游泳馆(池)为学生学习游泳提供便利和保障。
    在三大球项目发展上,体育与教育部门也多方联手,促进体教结合深度发展。制定的《上海市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使90所中小学成为全国首批特色足球学校,崇明县成为首批全国足球试点县;优化“四横四纵”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举办首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上海市校园排球联盟也已成立,22所高校与127所中小学校成为首批会员单位。据悉,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完成了调研和组建方案的制订。
    2016年,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教委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暨体教结合督导”、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校园三大球的普及与发展、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等工作.帮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兴趣和习惯。启动体育教练进校园资格认证考试,让更多专业教练员走进学校;培育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