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联欢” 让体育经济长袖善舞

  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于发展经济有着敏锐的嗅觉。国发﹝2014﹞46号文件的出台,浙江各级政府紧抓机遇、趁势而为,用“普大喜奔”形容社会各界的热情丝毫不为过。
  46号文件出台不过一年有余,浙江体育经济的变化十分显著。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大联欢”让体育经济长袖善舞。

政府搭台 大众发力

  浙江是全国最早出台《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5000亿元、在GDP中占比达到1.6%的目标;同时,浙江趁热打铁召开全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建立由省发改委、省体育局等20多个厅委办局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分别为常务副省长袁家军、副省长郑继伟。
  与此同时,省体育局与市、县各级政府也在行动,以营造体育产业更好的发展环境。短短一年间,2018年短池游泳世锦赛、2022年亚运会、2019年全国智力运动会先后落户浙江,“赛事经济”的辐射效应被广为关注;另外,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正在力争成为全国民营资本投资体育的试点城市。
  发展体育产业,早已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民众参与、长袖善舞的“大联欢”。作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体育”;上市公司莱茵置业集团实现华丽转身,全身心投资体育……浙江的社会资本关心体育、投资体育呈现出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之势。
  孙光明认为,党政重视、上下齐心,已然昭示体育必将成为未来浙江经济的新热点,也将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爆发点。

扩大供给 促进消费

  “扩大供给、促进消费,这是发展体育产业的‘牛鼻子’。”孙光明一语中的。他举例中美运动鞋消费的差异,美国年人均消费4双,而中国仅为0.6双,“只有搭建更多平台、激发百姓锻炼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拉动体育消费。”孙光明说。
  浙江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成效也立竿见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利用先后作出4次批示,各级政府、体育部门正持之以恒抓落实,今年全省除新建200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提升1100个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外,还要大力推广拆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场等。
  与此同时,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呈井喷态势,去年全省多达131场、近百万人次参与,浙江也成为此类赛事活动最为火爆的省份之一;打造省级特色体育小镇也在积极参与,如柯桥的酷玩小镇、平湖九龙山的航空运动小镇、文成的滑雪小镇等应运而生,体育产业的集聚效应显而易见;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体育+旅游”经济也在逐渐显现,浙江连续举办四届全省运动休闲旅游节,评选产生几十条(个)运动休闲经典线路、项目或基地,浙江俨然成为“山水运动体育场”。

星星之火 足以燎原

  孙光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浙江时提出的“走在前列永无止境、干在实处要谋新篇”要求,也包括了浙江的体育工作要继续走在前列,尤其是体育产业要有更大作为、更多贡献,“这就要求浙江体育人,继续保持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
  孙光明指出,浙江拥有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批互联网企业,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地,当前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浙江应该找准切入点,率先抢占“互联网+体育”新领地。“浙江已经有很好的开端,如阿里巴巴成立了体育公司,省里搭建了体育产业交易平台,‘呼啦伴伴’等一批体育APP结伴登场,杭州也提出了‘智慧亚运’的理念。”孙光明对“互联网+体育”经济充满了信心,他认为空间很大、很有潜力,接下来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利于做大做强。
  对于温州体育产业的“先行先试”,孙光明同样寄予厚望。之前,包括社会资本兴办马术、体操等竞技体育,民间力量投资体育场馆设施等,都有过成功的例子。孙光明认为,温州在探索的同时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累更多成功经验。若干年后,温州有希望成为浙江乃至中国发展体育产业的领跑者、带路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