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体育加快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体育产业

  内蒙古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优势鲜明。那达慕、赛马、搏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享誉国内外,草原、冰雪、沙漠等自然奇观带动了徒步越野、滑冰滑雪、赛车等体育赛事蓬勃发展,体育产业逐步呈现出自身特色和发展潜力。日前,本报记者对内蒙古体育局局长谭景峰进行了专访,感受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以来对内蒙古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谭景峰告诉记者,《意见》实施一年来,内蒙古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争取设立了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研究拟定了《内蒙古“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产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遴选了一批体育产业基地。推动成立了内蒙古体育发展基金会,确定了包头市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并对特色体育产业给予资金扶持。
  谭景峰介绍说,目前内蒙古体育产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以赛车、马术、足球、冰雪、草原为主题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趋活跃。内蒙古汽车运动会、汽车越野挑战赛、房车露营大会、准职业足球联赛等赛事市场化运营模式正在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明显提升。2015年内蒙古体育局和旅游局联合推出了《永远的成吉思汗》大型马术实景剧,丰富了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此外,健身休闲服务业快速发展,民族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异彩纷呈,徒步越野、冰雪那达幕、户外骑行等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健身休闲项目蓬勃发展。目前,内蒙古正积极申办中国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服务业与旅游、文化、健康、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2015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条例》修正案,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应当免费或者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列入了立法保障。2016年2月10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公共体育场馆改革运营管理模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已建成大型体育场馆44个,83%的旗县建有全民健身中心,81%的苏木乡镇建有小型健身中心,60%的村(嘎查)和68.6%城市社区有健身点。其中,嘎查村健身点建设融入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将于2016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公共体育场馆的广泛开放和基层全民健身活动设施的普及进一步激活了群众巨大的健身需求,带动了健身消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展示地区形象和活力的亮丽风景。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谭景峰也感觉到,目前内蒙古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整体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低、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与形成推动经济转型的动力相比,与既定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既是差距也是动力。
  谈到今后内蒙古体育产业的发展,谭景峰说,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步年,内蒙古将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和85号文件,加快推进实施《内蒙古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利用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差异发展,避免在体育产业领域重蹈覆辙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加快体育产业聚集区发展。重点依托草原资源抓好夏季体育产业项目、依托冰雪资源抓好冬季体育产业项目、依托沙漠资源抓好赛车体育产业项目、依托畜牧资源抓好马术产业项目、依托民俗资源抓好那达慕体育产业项目。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充分发挥在满足群众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增加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建设推进平台,凝聚更多、立体、多元辐射的体育产业安家落户,提高集聚核心带动作用,推进现代体育服务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增加体育产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开创内蒙古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