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明:补短板、强体格,跑赢“十三五”这场马拉松

    在上月下旬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任务。
    如何扎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好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决议?近日,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光明主持召开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学习会,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强调补短板、强体格,务必跑赢“十三五”这场马拉松。
    孙光明认为,省委在“十三五”起始之年,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的要求,恰逢其时、把脉精准。省委找出六个方面的“短板”、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些都为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实现的路径。
    孙光明客观剖析浙江体育事业存在的“短板”。他指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具体而言,一是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只有1.48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仅高出0.02平方米,“全省有17个县(市、区)没有综合性体育场馆,特别是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不足”;二是老百姓身边的健身活动不足,体育赛事,尤其是品牌赛事十分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三是科学健身的指导力度不够;四是体育社团组织的发育不够健全。此外,竞技体育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虽然总体实力得到增强,但足篮排三大球竞技水平上不去、基础大项田径不强,成为制约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短板;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头不错、尤其是社会资本兴办体育等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总体而言规模不大,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政策法规、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也相对滞后。
    如何补齐短板、补强身板?孙光明表示,结合浙江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四提升四覆盖”的要求,即用五年的时间提升5500个省级体育小康村,新建1000个城市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500个笼式足球场地、500个拆装式游泳池,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确保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同时,大力引进、培育品牌体育赛事,让杭州马拉松这样受到老百姓喜欢的赛事真正实现身边化、常态化;着力推进体育社团组织建设,重点是构建乡镇街道“1个县级体育总会分会+5个单项体育协会”模式,让体育社团组织在聚集人气、全民健身、参与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通过加强管理、组织考核、开展表彰等手段,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不仅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检验的标准就是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究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体育局党组高度重视“补短板”的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由局领导率队,先后赴丽水、宁波、衢州、湖州等地调研,确保将于6月底前拿出“补短板”具体的实施方案。孙光明期许,通过五年的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到2020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浙江建成标杆式小康社会的新亮点。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