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优先 青海努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省份,我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不断融合。

回顾“十二五”,全民健身事业增量扩面

一是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方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写入了工作报告中。加强体育工作调研,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成立并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了《实施计划》督查督办。体育部门摒弃“唯金牌论”,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将工作重点转向全民健身和基层体育工作,实现了体育管理者由“运动员”向“裁判员”、体育健身由“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的转变。二是加强投入、加强重点、加强督促。加大全民健身设施资金、项目的投入,着重对青南地区、东部地区乡镇、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的健身设施、体育场馆加以建设、改造和扶持,并组织多次督导检查,使项目、资金安全落地,政策措施得到实施。共建设体育重点项目158个,完成计划的175%,实现投资20.52亿元,完成计划的238%。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7978个(其中不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场地)。每万人拥有14.1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62平方米。三是注重改革、注重引导、注重融合。推进体育改革,逐步实施体育的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大力扶持社会团体组织发展,体育社团力量不断壮大。各级体育协会达339个,各类俱乐部、活动站点5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6000余名。积极动员各类体育组织,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健身骨干力量的作用,广泛持久地宣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理念,群众健身意识、健身活动数量不断提高。紧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发展、足球改革、供给侧改革等机会,推进体育健身与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一体发展,加速体育与旅游、文化、医疗等行业融合。

展望“十三五”,公共体育服务前景广阔

一是改进发展理念,明确体育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即:由局部向全局转变,由“部门式”向“融合式”转变,由“初级扶持”向“深度开发”转变,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二是创新措施办法,推进体育基础建设。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建设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简政放权、管放结合、转变职能、优质服务”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将体育工作的重心更多地转向产业培育、市场管理和公共服务,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四是坚持规划引领,发挥项目、赛事的纽带作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原则,加紧编制各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规划引领,加强项目库建设。五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落实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的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补贴、招商引资、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进全民健身与养老、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