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发布 总体情况令人满意

  9月28日下午,《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简称“300指数”)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本市全民健身300指数为254分,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满意。其中,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76㎡,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达17.3 元。
  《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继续采用第三方评估方式,共35 个评估指标。结果显示:“健身环境”指数总体与往年持平,各区县发展相对均衡。2015年,全市新建体育场地540 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79021.08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6㎡。截至2015 年底,本市共建有百姓健身步道582 条,覆盖173 个街镇,社区覆盖率达到80.1%。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有1260 所,占学校总数的83.0%,占具备开放条件学校的96.6%。“社区体育场地”仍然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体育场地类型。
  “运动参与”指数保持上升势头。市民参与体育健身呈现出需求多样化、运动项目专项化和参与形式团队化的发展特征,体育健身团队增长迅速。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8%,与2014 年(40.4%)相比持平。快步走和慢跑、羽毛球、篮球、广场舞、乒乓球等项目依然是市民最为喜爱的项目,足球首次跻身前十。2015年,上海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8071 场(次),173 万人次参与。全市共有在册体育健身团队38249 支,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3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50376名。71.5% 的上海市民在2015 年进行了体育消费,其中,消费金额在1000 元以内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7.4%,市民体育消费中位数为467 元。
  “体质健康”指数保持良好趋势。到2015 年底,全市建有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为114 个,覆盖56.4% 的街道乡镇。全市开展各类监测服务活动162 场次,受测市民人数为150384 人。成年人、老年人体质达标率为97.1%。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为96.1%,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达标率分别为96.8%、95.3% 和95.5%。
  在上海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调查中,“增进健康”以66.8%的比例排列第一,其次为娱乐消遣,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等。调查同时显示,影响市民参与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闲暇时间,占54.9%,“不懂锻炼方法”(15.1%)的因素占比首次超过“场地设施较远”(13.6%)因素,成为制约市民参与健身锻炼的第三大原因。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市民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实际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市民喜爱的羽毛球馆、游泳馆等热门运动场馆设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需求缺口。
  根据评估分析得出的结论,“300指数”公报也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发展对策。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未来上海将重点解决制约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政府向社会、市场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标准;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评估制度;完善健身行业监管体系;推行健身项目业余等级(段位)制;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加快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加大科学健身宣传和培训力度,完善以提高市民健身素养为目标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及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补齐科学健身指导发展短板,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全体市民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上海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一次“300指数”。2015年评估周期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一级指标指数为85分、86分、83分,总指数为254分。各项发展指数和总指数都处于“满意”区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