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彰显城市温度 “全马时代”首赛顺利完赛
11月12日清晨,黄浦江畔金牛广场,2017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裹挟着跑友的欢笑声和无限的蓬勃朝气,唤醒初冬的申城。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0人用脚步丈量着这座有温度的城市,用奔跑的热情为“上马”的景观赛道涂抹最斑斓的色彩。
上午7时,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偕林,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体育部部长佟立新,黄浦区委书记、区长杲云,上海东浩兰生集团董事长王强,台北市体育局代局长蔡培林等共同为2017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跑鸣枪发令。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主持起跑仪式。
当天天气多云,东北风3-4级,气温11-17摄氏度,空气质量优,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参赛选手带来了良好的参赛体验。来自南非的史蒂芬·莫库卡率先冲过终点,历时2小时8分35秒,第四次问鼎“上马”;埃塞俄比亚女选手罗兹以2小时22分43秒的成绩成功卫冕。
首次进入全马时代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更专业细致的服务,提供了完善的赛事保障。健康跑、10公里跑率先安全完赛、6小时15分钟后,全程马拉松顺利“关门”。组委会芯片计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程马拉松比赛完成率94%。
“奔跑的城市”背后,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除了赛事380位裁判、3800名志愿者外,公安、卫生、城市建设管理、交通、市容绿化、文明办、环保、气象、通信、工商、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黄浦、静安、徐汇等区干部职工一同为赛事保驾护航,近万人的保障团队为赛事构筑起安全服务网。
在起点集结区,100名垃圾回收志愿者手持垃圾袋让垃圾不落地。当所有选手冲出起跑线,外滩逐步恢复平静时,黄浦区60名环卫工人有序高效地展开工作,迅速完成赛道清理,恢复城市交通。而在赛道沿线的3公里内,30位志愿者在沿线手持垃圾袋,接过跑者起跑后脱下的雨衣及垃圾。赛前的文明参赛、文明观赛公约以及短信提示,为所有参赛人员传播文明体育理念,培育跑步礼仪。
定制线路,专业配套升级
伴随着跑者一同进步的上马,旨在用优质的赛事平台、专业的赛事配套服务、完美的赛道路线,陪伴跑者一同面对全马挑战,“跑到底,申爱到底”。赛事项目的转变意味着配套赛事服务的转变,今年组委会以国际高标准为办赛标杆,从赛事路线设定到途中赛事补给、终点赛后设置全方位保障,用最人性化的温暖服务为最专业的跑者护航。
为了将赛道调整至更适合28000名全马跑者进行自我挑战的路线,组委会对赛道再度优化。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即将全面贯通开放,赛事新增部分滨江赛段,选取黄浦及徐汇滨江符合赛事规模条件的路段,不仅让跑者近距离地感受浦江两岸的景观文化,体验滨江新公共空间,更能通过新增的距离减少后半程的折返。赛道还取消了后半程爬升两次上桥的路线设置,更有利于全马跑者创造好成绩。
赛事起点同样进行了优化,从以往四川中路起集结区管控分流,提前至从江西中路开始分流。拉长的起点流线让原本有些许局促的空间变得更宽广,跑者们在通过安检后能够方便地如厕、拉伸,为大赛做好充分准备。
在终点上海体育场,选手冲线后发放奖牌、毛巾流线科学合理,在不让跑者感觉枯燥的同时,也通过赛后流线的设置使跑者逐步平缓,避免急停。
全马时代,服务保障升级
上马升级为全马赛事后,配套的赛事服务也相应转型。赛道中设立了22个医疗救助点和4个起终点医疗站,沿途还有20辆救护车,及两辆特种救护车,共计近1000名医护人员及急救志愿者参与保障赛事。配合赛事路线调整,进入黄浦及徐汇滨江后,在救护车不易通行处,安排辅助运输工具,协助有医疗需求的运动员尽快送往终点医疗大棚。除了医疗设施广覆盖,在全程跑终点前500米和健康跑、10km终点前150米举健康提示告知牌,提醒运动员注意自身保护,及时处理相关医疗情况。此外,骑行保障队几乎覆盖全程,协助做好运动员安全保障。医疗护跑团也分时段、分路段进入赛道,进行流动赛道医疗观察,越来越科学、多元的医疗救护方案让运动员更安心参赛。
在选手保障上,上马增加了移动厕所、海绵块、饮用水、运动饮料、补给站、小食品、志愿者。从15公里开始,设立8个能量补给点,精选香蕉、提子、番茄、能量棒、蛋糕、巧克力等跑者最适合补充体能的补给品提供,为跑者助上一臂之力。终点处,组委会还为全马完赛的选手准备了大毛巾以及泡脚放松服务。
全民参与,赛事氛围升级
上马承载着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和城市影响力,上马迸发出的活力、热情和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位市民。正如上马的口号“奔跑的城市、市民的节日”一样,上马已经成为令人期待的全民节日。
在今年的马拉松赛上,轮椅选手首次出现。视障选手继去年首次出现后,也继续奔跑在上马赛道。20位轮椅选手、14位视障选手与普通跑者一起,共同参与这场全城体育爱好者的嘉年华。其中,有3位视障选手在陪跑员的陪伴下参加了全程马拉松赛。
为了让社会更理解上马、更理解跑步,赛道沿线特设“拉拉队指导”志愿者,将充气棒、折叠扇等加油物品发放给前来观赛的市民,带动大家一起为跑者加油鼓劲,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感受上海的温度。在终点上海体育场内,赛道旁特设的观众席让参赛跑者的家人更近距离地与亲人一起共享这动人时分,热情的观众及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拉拉队、管弦乐队,以及组委会向公众招募的社会乐队,共同在场内为跑者加油鼓劲,让跑者感受到冠军般的冲线感受,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光荣一刻。
比赛当天,本市部分道路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为了尽可能减少赛事对周边市民的出行影响,组委会在赛前发放了10万份安民告示,请市民谅解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不论是上马嘉年华所带来的马拉松周末,还是社会招募志愿者,甚至赛道边的每一位普通观众,申城市民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上马、感受上马。上马历经二十二年的沉淀,承载的不仅仅是跑者最厚重的期望,更承载了广大市民,乃至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最大的支持和最深的热爱。无论是参赛的跑者还是观赛的市民,都能通过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