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北京足球改革谱新篇

  随着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印发,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走上变革之路。北京市具有良好的足球文化传统,曾经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近年来,北京市足球运动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蓬勃发展,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足球改革的相关精神与本地足球运动发展状况结合,深入研究、细致论证,制定了《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起草思路  

  《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起草历时2年,于2017年9月30日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向社会公布。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足球改革工作,建立了由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参照了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旨在统合各部门意见建议,形成全市范围内的高效协调机制,为北京市足球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方案的起草过程中,市体育局、市足协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关于推进地方足球协会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进行了集中学习,并把中央重要文件作为制定北京市足球改革方案的蓝本和基本框架。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市足协展开20余次调研和座谈活动,了解并掌握了北京市足球事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涉及人员广泛、领域众多、内容具体,为北京市足改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支撑。

《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主要内容  

  《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从“总体要求”“调整改革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改革完善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改进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加快推进青少年足球发展”“普及发展社会足球”“拓宽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北京足球代表队建设”“加强足球场地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和“加强对足球工作的领导”等十一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的方向及实施路径。

  在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方案提出了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实现各级足球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并在场地建设、青少年足球、社会足球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中小学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不少于20万,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超过100万,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7块以上。到2035年,上述各方面及职业足球体系取得更进一步发展,平均每万人拥有1块足球场地;足球管理体制科学顺畅;足球产业成为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市拥有2支长期稳居国内顶级联赛前列并具备夺冠实力的职业俱乐部球队。到2050年,实现北京市足球运动的全面发展,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申办国际顶级足球赛事,实现足球运动一流城市的目标。

  方案从明确定位和职能、按政社分开等原则调整组建北京市足协、优化领导机构、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健全协会管理体系加强党的领导九个方面对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进行调整改革。新的北京市足协在内部机构设置、财务和薪酬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权责明确,依法自治,其成员涵盖广泛,旨在充分吸纳专业人士、社会人士,推动北京市足球事业发展。

  在职业足球发展方面,方案提出要促进俱乐部健康稳定发展并培育优秀俱乐部,严格准入制度,提升俱乐部主体意识,加强俱乐部梯队建设;同时加强竞赛体系设计、完善竞赛奖励制度、提升赛事运营能力、维护竞赛秩序、加强行业管理、促进国际赛事交流。其中特别提到,要提升足球赛事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赛事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体现了推进职业赛事向市场化、商业化方向运作的理念。

  方案强调,要加快推进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发展。在青少年足球发展中,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完善组织协调和竞赛机制,强化师资培养管理,完善青训体系建设,要充分促进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将足球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联赛体系,强化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不但是为储备职业足球运动人才,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勇于拼搏、善于合作的精神,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社会足球领域,要继续推动足球运动普及,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市足协及相关单位将以“百队杯”、“社区杯”和京津冀业余足球联赛等品牌赛事为平台,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推动社会足球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专业教练员、裁判员以志愿服务形式指导社会足球建设。

  足球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方案的重点之一。足球专业人才涵盖广泛,包括足球运动员、足球技术人才(教练员、裁判员、讲师、队医、营养师、理疗师等)、足球管理人才(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球员代理人等)等。方案指出,要拓宽运动员培养渠道,建立人才良性选拔发展机制,同时做好足球运动员退役后转岗就业工作。在足球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方案要求加大培养力度,构建科学化、制度化的足球技术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另外,依托高等院校设立足球学院和学校、共建北京足球智库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文化教育与足球运动紧密相连。在全运会北京足球代表队建设方面,需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队员选拔机制,提高保障能力,加强教练团队建设,统筹各相关单位需求,打造2到4支优异的全运会代表队,并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人才。

  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场地设施建设也是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方案提出,要扩大足球场地数量,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积极支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改建、扩建足球场,鼓励利用公园、闲置地等建设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对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予以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除了场地设施建设之外,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也十分重要,需要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共享机制,推动学校足球场在课外时间优惠或免费向社会开放。

  在投入机制方面,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足球改革和品牌赛事的投入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引导社会资本通过投资足球俱乐部、赞助足球公益项目等进入足球领域。方案要求加速足球产业发展,实现足球赛事转播权有序竞争。引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科技化的足球产业链,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足球产业的格局,大力开拓相关市场。

  方案同时强调,要加强对足球工作的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把足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推进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方案非常重视球迷组织和球迷文化的作用,要求培育首都足球文化,充分发挥足球在强身健体、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足球宣传方式,使足球运动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载体;充分发挥北京市足协球迷专项委员会和球迷执委的作用,加强球迷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北京足球主场文化。《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创新性地把球迷组织的力量、足球文化的发展纳入改革的措施中,是方案的一大亮点之一。

“数”说北京足改方案

  ●到2020年,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610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7块以上;

  建设好23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不少于20万;

  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超过100万。

  ●到2035年,平均每万人拥有1块足球场地;

  北京市拥有2支长期稳居国内顶级联赛前列并具备夺冠实力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促进国际赛事交流,每年举办不少于8支球队参加的“长城杯”等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

  ●在青少年足球发展中,构建“班级、校级、区级、市级”四级竞赛模式;

  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级联赛体系;

  建立完善市级、区级和校级三级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机制。

  ●在足球技术人才培训方面,力争到2020年北京市注册各级各类足球教练员不少于4000人、裁判员不少于3000人,各级各类讲师达到100人,其中教练员讲师不少于30人,裁判员讲师不少于40人。

  ●在北京足球代表队建设方面,打造技艺精湛、能打硬仗、为北京争光的2至4支全运会北京足球代表队;

  每年为每支全运队创造和搭建国内外赛事平台,使全年赛事不少于80场;

  力争男女全运队为各级国家队输送运动员不少于10人,全国比赛成绩进入前三名。

  ●在足球场地建设方面,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至少建设1块标准足球场;

  力争2030年年底前,北京市新建1至3座可容纳5万人左右的专业型足球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