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渔港经济 浙江体育劲吹“海洋风”

  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近日印发的《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浙江省将建设形成12个渔港经济区,涉及宁波、舟山、台州、温州。未来这些渔港经济区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而其中衍生带动的海洋体育产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借着渔港经济的东风,浙江省的海洋体育产业将如何乘风而起?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海洋体育经济领域专家黄永良表示,近年浙江省的海洋体育与渔业经济已广泛结合,而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则更加夯实了政策性支持,“渔港经济区的辐射面广,其正面影响是跨领域的,尤其是体育产业——渔港拉动经济的同时,由于商业聚合效应,带动的潜在消费,呈现几何式增长。”
  以舟山为例,嵊泗、岱山、定海、普陀四区(县)都位列计划打造的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名单内,除了自身的渔业属性之外,已经开始布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衍生出垂钓体验中心、海上游乐、健身休闲度假、水上体育公园和“渔乐运动文化”特色创意街区等领域,推动各类产业集聚、各领域人流集聚和各种资源要素集聚,以经济为媒,体育产业借渔业的“东风”,使之形成以渔港为源头、体育旅游休闲观光为发散的“集团作战体系”,在海洋经济“开疆拓土”。
  国家级渔港区的建设还将带动更多周边领域,包括游艇帆船海钓艇销售、维修,海钓类产品销售,海洋运动俱乐部,海洋艺术品展示,海洋体育文化创意产品交流,帆船俱乐部等相关企业,都将在渔港区“筑巢引凤”之下,积聚力量,蓄势待发。特别是渔业与海钓业的强强联合,让“体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海钓业是舟山的优势,在打造渔港经济区的大形势下,通过产业融合对接,当地还将进一步深化做好体育+休闲的产业模式。”黄永良表示,良好的大环境将为当地特色体育产业注入更多发展活力。
  实际上,自去年全国首张个人海钓证在舟山“诞生”,舟山海钓正规化、社会化运作之后,颇有些放体育“长线”,钓经济“大鱼”的意思。以舟山、宁波、温州等地为主的几家带有“国家级”称谓的海钓基地形势大好。据相关测算,截止去年,全省海钓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或已达10亿元以上,其带动的综合经济效益,比例更是高达10倍以上。
  此外,由渔港为源头,延伸、扩展海洋经济的产业链,未来将“渔业经济+海洋体育+休闲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衍生出包括水上摩托艇、帆船帆板、趣味海洋运动创意园等体育项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