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体育产业30条”和市运会筹备情况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8月29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陈群副市长介绍了本市最新制定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情况和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筹备情况。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副局长许琦,市发改委副主任章雄和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支撑。上海制定《若干意见》的总体考虑是:针对大调研中所发现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出台《若干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显著增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体育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四方面共30条构成(简称“体育产业30条”)。
  首先在总体要求部分,《意见》强调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对标国际、争创一流;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明确了要优化和发展“四大体系”,即: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在重点发展领域部分,《意见》明确了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一是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重点是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提高赛事质量和效益。主要的举措包括:优化完善“以奖代补”的政府资助方式;完善体育赛事品质标准体系和赛事综合效应评估体系;建立赛事动态监测机制等。二是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一方面,要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支持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计划,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此外,还要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完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推广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活跃体育中介服务市场;推动体育传媒发展。四是打造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引进一批体育用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试点。五是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强体育装备技术创新;支持建设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展相关国家标准试点。
  在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方面,《意见》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并明确了五个重点方面: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体育企业;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三是扩大体育消费;四是推进合作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的重点包括:(1)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2)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3)通过部市共建等方式,积极推动国家体育产权交易平台落户上海;(4)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集聚,进一步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此,《意见》提出了财政资金引导、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扶持、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的政策,其中主要亮点包括:一是体育产业项目使用工业、研发用地可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地。二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三是推动银企合作,支持建立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五是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
  由上海市体育局和市教委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28日至11月10日举行。
  本市已形成每四年举办一届市民运动会、一届市运会的市级综合性运动会格局。本届市运会目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双十条”,以“大体育”的视角全面检验本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体教结合和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成果,突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鼓励更广泛的青少年体育参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服务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建设。
  本届市运会设置青少年组和高校组。青少年组以区代表团为参赛单位,高校组则以学校为参赛单位。市运会分“竞赛项目”、“展示项目”和“活动项目”,“竞赛项目”、“展示项目”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活动项目”则贯穿全年。
本届市运会有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对接奥运全运,注重后备培养。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以奥运、全运项目为布局原则,竞赛项目设置31个大项39个分项,除了铁人三项外,基本覆盖了夏季奥运会项目。冬奥项目上继续设置冰壶、花样滑冰项目。展示项目以新增的奥运、全运项目为主体,设置了攀岩、滑板、冰球等10个项目。本届市运会继续保持对各区代表团在田径、游泳、跳水、赛艇、皮划艇、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射击、射箭、击剑、自行车等重点项目上的报项要求,以引导各区加大对重点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2.优化奖项设置,鼓励人才输送。设置青少年组代表团排行榜,引导各区推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设置奥运、全运等大赛“突出贡献奖”,激励各区积极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在奥运、全运、冬运、青运赛场上为上海争光添彩。另外,市运会期间将开展青少年组“未来之星奖”、“十佳青训教练员奖”、“优秀体校校长奖”等评选活动,以树立榜样,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3.拓展活动板块,营造更好的体育发展氛围。在市运会设置活动板块的目的是:通过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社会参与,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市运会。活动的内容包括市教委牵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千校万班三大球达人赛”,团市委牵头的“雏鹰杯”少儿五项全能赛,市妇联牵头的家庭亲子运动会,由各区举办的青少年社区运动会及一些社会力量举办的赛事活动等。
  5月23日市政府成立第十六届市运会组委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市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在已经完成青少组和高校组的组团工作,预计有3万人参赛;各单项竞赛规程已经发布,承办单位、监管单位、比赛场地、比赛时间也已经明确;计划于9月28日举行的市运会开幕式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赛事安全保障工作也已经启动,将由“太平洋保险集团”冠名赞助,为所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除了以上筹备工作之外,本届市运会还在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监督方面做了特别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反兴奋剂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实施了反兴奋剂教育资格准入制度,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反兴奋剂检查,确保举办一届干净的运动会。制定印发《上海市第十六届市运会赛风赛纪监督方案》,对项目中心和协会、区体育部门等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对市运会办赛主体遴选、仲委会及裁委会组成、赛事项目规程设置、运动员文化考试分数线划定、运动员代表资格、赛事经费下拨及管理等事项进行监督。相关部门还将深入赛区和赛场,加强赛风赛纪情况现场监督。
  宣传方面,组委会准备开展的工作包括:一是及时发布信息。在上海体育、市运会官方网站及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市运会相关公告通知和最新赛事动态。二是与媒体合作,启动市运会“活力市运、闪亮青春”摄影比赛,在各媒体平台开设专版、专栏,与直播平台合作对关注度高的项目进行直播等。三是推进市运会宣传片制作。将在全市公益性户外大屏、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及地铁LED大屏等播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