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安徽构建“体育+扶贫”大格局

  岁末年初,茨淮新河南岸的插花镇天气转凉,然而,这却阻挡不了乡亲们走出家门的热情。篮球场上,来自安徽16个市的农民篮球队正在进行农民篮球大赛总决赛,不少乡亲说:“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篮球赛,现在比赛来到了家门口,让人大饱眼福。”看完还不过瘾,人们就地在插花镇全民健身中心打起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这样的日子,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插花镇乡亲们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站位 扶贫更是扶志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体育扶贫过程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安徽省体育局设计了“体育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特有优势,推动体育工作与扶贫深度融合。去年底,安徽省体育局、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联合下发了《安徽省体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从政策高度保证了扶贫工作的执行、落地。
  安徽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维岭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通过引进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援建基础设施、开展大众健身等助力脱贫,在贫困地区构建‘体育+’和‘+体育’的发展模式,营造精准扶贫、体育助力的良好局面。”
  在安徽省体育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文尧看来,体育扶贫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摘掉精神和健康上的“穷帽子”,是“扶贫”更是“扶志”。
  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认不认可,会直观地反映在百姓对于扶贫单位的态度上。不久前,庙北村贫困户马首元老人开着拖拉机带着孙子、孙女,赶了几里路到镇政府,想要送给安徽省体育局副局长甄国栋一双鞋,以表示这些年安徽省体育局对当地扶贫工作的帮扶。可是,老人赶到时,甄国栋已经返回省体育局,他遗憾不已。
  后来,听闻消息的甄国栋十分感动,他说:“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一定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重创新 “赛产服”不能少

  为实现2020年安徽全省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贫困人口健身意识明显提升,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安徽省体育局创新扶贫方式方法,通过“体育+”和“+体育”的全新模式,在体育赛事扶贫、体育产业扶贫、体育服务扶贫多领域、多维度全面发力。
  赛事方面,有计划将全省举办的各类赛事安排到贫困地区举办,特别是向“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淮河行蓄洪区”倾斜。通过赛事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帮助推销当地特别是贫困户的农产品,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
  产业方面,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将各级各类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和汽车自驾营地等体育旅游综合体的选址、规划、建设及运营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支持贫苦地区新建一批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设施,争取到“十三五”期末,50%以上的贫困县(市、区)建成中小型体育馆、中小型体育场、标准游泳设施、中小型全面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等“五个一”。同时,加大体彩支持扶贫开发的力度。
  服务方面,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走进贫困地区活动。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和知名运动员参与贫困地区的体育比赛、展演、品牌代言等活动,宣传体育精神,提升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扩大当地的影响和知名度。组织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转自1月17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