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不需要理由:他们为什么跑去看“世巡赛·环广西”

“第一届‘世巡赛·环广西’阿拉菲利普参加了,我也去了现场,当时他就站在我眼前,光着上身,纹身清晰可见。我当时感觉就像在做梦,没想到有一天最崇拜的骑手会触手可及!”回忆起两年前的格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24岁的徐海洋仍觉得一切仍历历在目,那是一场值得反复回味的大戏:“去年临时有事没去成,挺遗憾的,但是今年我是一定要去的。”

徐海洋说,“世巡赛·环广西”就像一块磁铁,比赛举办那几天,把各地的车迷都给吸过去了,“我在南宁遇到了好多车友,有些之前就是网友,在同一个QQ群或微信群,要不是环广西,估计这辈子都难见上一面。还有一位伯伯,是华人,专门从美国飞来广西看比赛。”

嗯,来“世巡赛·环广西”的车迷,才不是没有故事的骑行信仰者。

1.“我有一个梦想”

一种狂热的爱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自行车之于徐海洋,就是这样一根人生指南针。

2013年,徐海洋入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专业是中药学。但是,他似乎对探索人体奥秘兴趣索然,而更喜欢在车轮上遇见山和大海。

自从加入学校的自行车社团后,他从此一发不可收,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骑车、看车赛。“我曾经一口气从济南骑到东营,又从东营骑回济南,四百多公里,十几个小时。骑车的乐趣真的是妙不可言。17年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忙得没时间骑车,我实在受不了,最终辞职了。”

为什么要大老远从上海跑去广西看比赛?这样的问题,在徐海洋那里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热爱,从来不需要理由。

“那是中国最顶级的公路自行车赛,也是世界最顶级的比赛,阿鲁、阿拉菲利普、格鲁维亨、兰达、加维利亚这些超级大咖都在广西,天空、快步、乐透这些在环法环意大杀四方的车队也全部到齐。这样的比赛,当然不可错过。

有一次,徐海洋偶遇比利时乐透车队的蒂姆·韦伦斯(Tim Wellens)。以前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英雄如今在三米之内,他本能喊出:“Tim Wellens! Tim Wellens!”

蒂姆·韦伦斯听到了,他一转头,向这位“懂”他的中国95后粉丝回了个微笑。

一个简单的微笑,让海洋高兴好一阵子。“当时现场能喊出他的名字的,只有我一个。”

看完六天比赛,坐飞机返回上海时,海洋的手里提着两个大塑料袋,随身携带其实很麻烦,但他说,一个也不能少,“里面装着我捡到或要到的三十多个车手水壶,我把它们全部带回家了,一部分自己收藏,大部分送给车迷朋友,这是‘世巡赛·环广西’的,意义不一样。”

“我有一个梦想,将来能在世界一流车队工作,参与世界最顶级的比赛。亲身观摩‘世巡赛·环广西’,就是圆梦的开始。”

2.“这项赛事是非常好的名片”

当年轻的95后车迷徐海洋偶遇骑手而激动这位来自北京的80后车迷张立昊(外号“吸轮法王”)可以与车手一起逛南宁夜市,坐在一块喝咖啡。他可能是距离车手最近、最令人羡慕的车迷。

“我关注自行车运动已经十几年了,07年在北京毕业后,独自在石景山老山自行车馆骑着玩,后来有环京赛,接着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等比赛也开始接触。因为我学运动医学,英语也还过得去,就通过社交媒体跟车队取得联系,有些车队缺人手,也乐意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赛后帮车手按摩,给他们当翻译等等。”

张立昊很会聊天,不出五分钟,就能跟陌生人打成一片,爽朗的性格和独特的技能,为他提供了一张深入车队内部的通行证,他因此拥有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前两届‘世巡赛·环广西’,我都参加了,以志愿者身份在车队帮忙,今年还会再去,这样的比赛不能缺席。”

张立昊说,“世巡赛·环广西”可谓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它级别太高,在国内自行车运动版图中鹤立鸡群。“国内的自行车比赛当然数量不少,但是其他比赛最多只邀请第二梯队的职业洲际车队,有时也就来两三支车队。‘世巡赛·环广西’起点高,来的全是在UCI注册的18支顶级车队,这没法比。”

因为比赛看多了,车队接触多了,张立昊观察的角度越来越专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要看的是门道。

“‘世巡赛·环广西’举办两届了,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很不容易。我接触的车手,他们对比赛的印象非常好,安全保障无可挑剔,对当地的特色习俗和饮食相当好奇。有些车手会带家属来广西,有一回他们的一个家属看到礼仪小姐的装扮非常好看,还跑去找人家合影呢。”

看到车手们对在自己门口举办的比赛评价甚高,张立昊也感到很高兴。这位最欣赏车手格雷佩尔、家里收藏了两百多款水壶的资深车迷,希望“世巡赛·环广西”有朝一日也能跟环法一样驰名天下。

“这项赛事真的是非常好的名片。我们从小在课文里读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看到北海银滩,那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对北方车迷来说。下一步如果能开发更多周边产品,做更大范围的直播推广,那么肯定会让更多车迷心驰神往的。”

对张立昊而言,“世巡赛·环广西”更像一面显微镜,所有的亮点和不足、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在他面前,他从中看到的,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迈向自行车运动强国的努力与足迹。

3.“自行车迷正在成为比赛一部分”

哪里有好看的自行车比赛,哪里就有陈主任的身影。在国内的自行车迷圈子里,陈主任是个大V,他写文章、拍照片、做直播,从环法环意环西到环广西,他从未缺席。

对陈主任来说,自行车不仅是一种运动,更像是一种信仰。自从这位江门恩平小伙子在2009年夏天买了自己的第一辆公路自行车后,他无形中已经坐上了一辆永动车,载着他,从广州到清远,从青海到西藏,从象牙塔到办公室,从美骑到乐视体育,从乐视体育到中国体育,人生中的每一次变奏,都伴随着车轮滚滚的激情挥洒。

“前两届‘世巡赛·环广西’我都在现场,看比赛的同时,会帮忙写一些赛事报道解读,参与跟赛事相关的直播解说。”陈主任说:“‘世巡赛·环广西’虽然年轻,但它的赛事级别摆在那里,车队车手都是世界级的,别人没法比。”

这是全国自行车迷的大Party。所以,每年十月份,陈主任总会在广西偶遇他的很多分散在五湖四海的老朋友。户外直播时,冷不丁就会有一个人跑过来打招呼,大喊一声:“陈主任,原来你在这儿!”

陈主任是天生的乐天派。他知道,相比有百年历史的环法,世巡赛·环广西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没关系,时间站在世巡赛·环广西这边。“自行车运动文化需要时间培养。我看到一些外地或当地的自行车迷,已经开始在学习成为赛事的一部分,他们会制作横幅标语,在起点、终点或中途给喜欢的车队车手加油。”

“外国比赛开始前有花车巡游,赞助商制作花车,提前开上赛道,向路边观众扔礼物。环广西开赛前也有热闹的歌舞表演,可以想办法让节目更丰富,车迷参与性更强,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人来围观。”

俗话说,搭台唱戏。陈主任觉得,如今世巡赛·环广西的大舞台已经搭起来了,车队已经亮相,车迷也迟早会上演一出好戏。

有《报告》称,骑行已经成为国人仅次于跑步和健身的高频运动,目前国内的骑行人口大概有1500万人。梦想为顶级车队服务的徐海洋、带车手逛南宁夜市的张立昊、用有趣方式解说自行车比赛的陈主任,还有无数在路旁加油呐喊的年轻人,他们不远千里,从北京上海广州飞抵八桂大地,向世界展现1500万中国车迷的奔涌热情。

跟其他运动的粉丝圈子一样,自行车运动粉丝也有地域属性,有北京的自行车圈子有上海、杭州的自行车圈子,也有广州、深圳的自行车圈子。

但只有在每年10月,这些圈子不约而同地往西江流域汇聚,用滚烫的热血和激情,注入同一个“世巡赛·环广西”车迷圈。

今年10月17日-22日,徐海洋、张立昊和陈主任在世巡赛·环广西等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