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分级分类让体育场馆“动”起来

  2月底,杭州下城区体育中心体育场重新开门营业,成为杭州首个恢复开放的露天体育场。随着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浙江省各地室外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对外开放渐次启动。
  3月2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召开,研究部署浙江省下一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决定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为响应省委政府关于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站赢的决策部署,日前,省体育局下发了《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通知》,指导全省各地有序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
  据悉,根据浙江省县域疫情风险地图评估的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情况,结合各地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和公共体育场馆的性质特点,经属地政府批准和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将逐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有序恢复开放,方便群众健身。
  “我们要求是要分级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在落实责任的前提下安全开放。”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廖洪钰介绍,室外公共体育场所开放必须满足疫情风险等级下降、入口处设置标识和加强人员巡查这3个条件,“除了疫情达到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县(市、区)室外公共体育场所可实行开放,其他风险等级的县(市、区)室外公共体育场所暂不向公众开放。至于健身人员必须持有绿色健康码、佩戴口罩,实行分散式锻炼,确保人与人之间距离达2米以上。”
  除了杭州地区,宁波各地也在积极推动室外室外公共体育健身场所的开放。“我们对开放也是有要求的,除了提前预约,还要提供身份证、绿码、测量体温等一系列的检查措施。”宁波市体育中心网球馆工作人员莫云告诉记者。
  那室内公共体育场所又将如何开放?原则上室内公共体育场所不予开放,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实行开放。“一是连续14天以上低风险的县(市、区)的室内体育场馆,并经地方政府批准;二是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可向优秀专业运动队开放,严格限于优秀专业运动员训练,不开展近距离对抗训练,不组织各类赛事活动。”廖洪钰表示,被允许开放的室内公共体育场所,则要确保场馆消毒、通风,限控人数,防止出现聚集、扎堆等情况,确保人与人之间距离4米以上,健身人员、运动员等有关人员要出示绿色健康码、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正常并查验有效身份证等要求。
  目前,浙江省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建议是“一码二地三检测”,即要求参与运动的人配齐绿色健康码,进入室内、室外两地必须检测体温、是否佩戴口罩以及是否分散式锻炼。
  “当下疫情防控依旧要咬紧牙关,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县域疫情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情况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廖洪钰坦言,公共体育场馆有序恢复开放的同时,要借助浙江省公共体育场馆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加强对场馆自身的管理和防疫,科学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引导百姓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健身,增强免疫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