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体育局下沉一线与体育企业共克时艰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现有4660家体育产业法人企业,其中体育制造类2370家、文化体育和娱乐类998家、批发和零售类809家,个体工商类2981家。为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宁波市体育局深入各区县(市)开展“三服务”,助力体育企业加速复工。

一是政策服务上门。自2月中旬开始,宁波市体育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走访镇海、海曙、江北、宁海等区县(市)20余家体育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印送帮扶企业政策汇编,及时传达国家和省市政策措施。对承租市属公共体育场馆附属用房的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免收或减免租金,市体育局本级场馆对相关租户减免房租约100万元。对重点体育企业派驻服务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会同发改委研究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各地出台促进体育消费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金融服务保障。宁波市体育局携手中信银行宁波分行推出“为宁波体育产业提供不少于5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支持”“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优先审批授信”“对受疫情暂遇困难企业不转逾期贷款、不罚息、不上报征信违约”等8项措施。调整2020年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库重点入库结构,增加对受疫情影响损失较大企业、应对疫情开展居家健身活动或科学健身宣传推广成效突出单位(项目)的支持;鼓励外贸出口偏重体育企业积极参加宁波体博会,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实行减免参展摊位费。

三是宣传服务助力。加大对典型体育企业的宣传,尤其对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捐赠或转产各类抗疫物资的先进给予大力宣传。如通过甬派、宁波电视台、浙江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紧急转产医用隔离衣、防护服的户外运动服饰制造企业雪狼户外。通过宣传体育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鼓励开展线上赛事、线上培训等新业务,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居家式健身产业,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智慧传媒等新业态,人民日报图文报道宁波“云做操”锻炼方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