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将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丰富体育内涵 传承民族体育

  云南省体育记者协会“运动德宏”采风团近日走进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探访了这里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风情,也深为这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举措和热情所感动。

  采风团来到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傈僳族民族乡,是盈江县出入境的重要通道。群山环绕的民族乡村内,多元的民族文化让“射弩”“嘟哒”“篾弹弓”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从古至今融进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着无限的乐趣和娱乐作用。在下猛劈傈僳文化部落广场上,记者看到了一群傈僳族群众正在玩嘟哒。嘟哒项目作为傈僳族日常生产生活中普及度最高的民族体育项目,制作简单方便,规则简单易懂,群众参与性非常高,用简单的粽包叶就能制作完成,几个人围成一圈就能互相传球似地玩起来。

  近年来,苏典傈僳族乡始终坚持“文化立乡”的发展思路,坚持将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不断地丰富体育内涵。此外,通过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与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断融合,全面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增加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在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二组,记者欣喜地看到景颇族刀武在这里得到充分传承。景颇刀武传承人王弄伞介绍说:“正宗的景颇刀武表演兼具力量与技术,它来源于景颇族古老的刀耕火种生产生活方式,从具有实战功能的刀术中脱胎演化而来。”

  王弄伞从小练习刀武,2001年开始从事景颇刀武的宣传及传承工作。他在2012年2月6日参加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届景颇刀武比赛中获得金奖,此后也多次参加云南省内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并且获得诸多奖项,并且被云南省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邀请前往传授景颇刀武。

  “如今景颇刀武已经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已有200余名学员学习传承景颇刀武。”王弄伞说,刀武传承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它来自人民群众的民族智慧,更应该发挥其作用,被了解、被认知、被传承。如今,动作刚劲有力而又不失优美的景颇族刀武项目已走进校园,普及到中小学生中去。

  随后,采风团又分别对梁河县阿昌族春秋刀、追魂刀、棍术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进行走访考察。梁河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境内生活有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各民族人民相处杂居,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互相渗透融合,又各具特色。

  在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永和村的文化广场上,阿昌族的传统春秋刀、门棍等民族体育项目得到呈现。阿昌族武术传承大师张立旺介绍说,阿昌族民族传统体育有技巧性高、形式丰富等特点,是阿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年68岁的张立旺从小受到祖辈、父辈武术气息的熏陶和感染开始习武,先后传承总结提升并确立了《阿昌春秋刀》《阿昌奇门棍》《阿昌追魂刀》等阿昌族民间武术经典。目前张立旺正在致力于传承阿昌武术,不但传授给当地阿昌族青年、妇女,并且让阿昌武术走进校园,普及到当地及周边县市的中学生中去,让阿昌武术这一民间瑰宝得以传承光耀,不断发展。

  在本次“运动德宏”采风活动总结交流座谈会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余祜杰介绍,“运动德宏”这一品牌经过9年的打造,已经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可。2012年,全州举办赛事活动30场,到2019年各级别赛事完成200余场,全州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多人,这些都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群众体育活动飞速发展的写照。同时,对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也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前期已经给予了重视和扶持。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已经形成春节期间的“和谐边境”、泼水节期间的“机车音乐节”、国庆期间的“体育文化旅游节”三大颇具规模、极具影响的体育系列活动。下一步德宏州还将优化结构、推陈出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丰富“运动德宏”的内涵。(转自6月9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