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铸就“最美扶贫人”——广东体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

  5月28日上午10时,茂名化州市杨梅镇低埇村小学,学生们精神焕发、整齐有序地在这里进行了一项“特殊”的活动:广东省体育局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二沙中心”)驻村工作队向他们捐赠了4000个口罩、422套校服、211个书包,还有为美化校园捐资的98500元。低埇小学校长李世权代表学校向二沙中心献上了锦旗:“鼎力助学情似海,无私捐赠恩如山!”
  “感谢二沙中心,感谢驻村工作队的何央,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读书上学环境和设施,提供口罩助力学校复学工作,也让他们了解什么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更让全村脱贫,走上幸福大道。” 李世权口中的何央,就是二沙中心驻低埇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贫困出身 体育助力

  何央,并非运动员出身,却是地地道道的“体育人”。何央1974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深知读书才能改变贫困农村人的命运,1994年成功考上了广州体育学院,就读体育教育专业,从此他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毕业后,他成功入职广东二沙中心。
  2000年至2001年,何央参加省扶贫支援教育工作,在梅州市丰顺县龙岗中学展开扶贫和支教工作,对贫困地区有了深入了解。扶贫回来后,何央在二沙中心工作兢兢业业,后来担任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2016年4月,何央再次主动请缨,到低埇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何央说,体育带给他很多东西,他要把学到的各种知识用到扶贫上。“决不让自己受过的苦,在贫困户身上再次出现。”何央在低埇村这一待,就是5年。

凝聚力量 深得民心

  脱贫攻坚,事无巨细,责任重大,何央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力争做到最好,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夺得脱贫攻坚的‘金牌’,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他积极争取政策红利,二沙中心也大力支持,2016年至2020年,5年帮扶期预计投入2200万元到低埇村的建设。5年来,在何央的带领下,低埇村的变化“翻天覆地”。
  过去,低埇村村道泥泞坑洼,杂草丛生,如今,道路全部硬底化,巷道整洁;过去,村公共设施落后匮乏,如今配备文体广场、卫生站、电商平台等现代公共服务;过去,村无集体收入,有很多丢荒不连片土地;如今,利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每年能产生40万的集体收益。
  在何央看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两者还相得益彰。扶贫先“扶智”,孩子教育好了,今后能带动全家脱贫,所以也就有何央为贫困户子女陈秋丽到处奔波求助只为其退档转学的事迹。产业扶贫,如黄琼芳这般,村民们都有稳定的收入,彻底摘掉贫困“帽”,也防止了返贫。记者到村里采访之前的贫困户,不管是因病致贫还是因学致贫,谈起何央,他们都是竖起了大拇指和感谢、感谢再感谢。
  其实,在2019年初扶贫干部轮换时,村民们就大力挽留何央,何央也希望把扶贫工作进行到底,更想参与到全村脱贫奔小康的最后一刻,他又向领导提出申请再干一届。
  5年来,体育特色帮扶在低埇村得到发挥和体现,但何央认为这还不够,他还想将“体育精神”的文化遗产留在低埇村。
  “首先是冠军命名。所有自然村文体广场都有冠军元素。其次,今年我们计划邀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到村内植树或者题词。奥运冠军和贫困户子女通过短信、微信、书信、录制小视频等方式结对帮扶,用冠军的经历与荣耀激励贫困户子女奋发向上,做国家、社会的栋梁。”何央说。
  在低埇村乡亲父老眼里,何央是“最美扶贫人”。何止是何央,跟他一起驻村扶贫的还有二沙中心的两位小伙子罗伟锋、钟宇。年过30岁的他俩为了扶贫事业,甚至“牺牲”了爱情和婚姻。尽管如此,两人和何央一起为扶贫冲锋陷阵,他们,就是扶贫中最可爱的人。
  这几年,由于扶贫工作出色,何央获得省市多个“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奖以及“优秀第一书记”等殊荣,如今,何央还被推荐作为茂名唯一代表参加全国评先。
  “我但求无愧于心。”何央说。(转自6月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