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实施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三年行动计划 制定“路线图”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群众“健身去哪儿”,而且也事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围绕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相关部门、街道,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建成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椿树街道文体广场、新街口街道足球场、展览路街道党群中心运动场地、广阳谷城市森林健身步道、新街口城市森林健身步道、南护城河(天宁寺-白纸坊)滨河健身步道等一系列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健身场地,还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切实落实“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要求,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有效增加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自2019年12月起,北京市西城区正式开始《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并于近日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

  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程表示,解决群众健身需求,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不仅是“七有”“五性”领域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也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王程介绍,“行动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由主管副区长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优化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各部门注重政策协同,强化措施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全面统筹疏解腾退、拆迁待建、公园绿地、文旅商贸、社区服务等土地空间资源,汇总分析场地现状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场地设施建设思路。在行动计划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社区居民代表、体育社团负责人、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以及区人大、区政协有关人士的意见建议。今年5月,行动计划先后经由西城区政府常务会议和西城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行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附件共6个部分。其中指导思想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新总规,结合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全面提升体育用地及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活力。总体目标提出构建西城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重点强调了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共有6大方面、19项具体工作,包括落实公共体育用地规划、促进体育场地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专项运动场地、推进学校机关场地开放、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和创新场地建设管理。附件中具体列出了分年度的建设项目清单。

  王程表示,“行动计划”突出了群众身边的便民性、资源整合的融合度、任务落实的责任制,将成为未来三年西城区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是精准衡量全民健身群众工作满意度的标尺。通过三年的努力,西城区将实现“一刻钟健身圈”品质提升,初步呈现“城市即体育公园”的健康与活力。(转自6月1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