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而创建——江苏省盐城市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编者按:盐城市地处黄海之滨,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铁军红色文化资源,黄海湿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是“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北上海”之称。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创建过程中,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践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率先提出“活力健康”概念,发展体育休闲幸福产业,提高人民身体素养,打造活力健康之城。根据创建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城体育模式和经验。近期将陆续推出创建过程中一些成效、特色与经验。

全面实施“1+1+8” 工程

  1、一整套科学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考核目标中,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一系列支撑创建工作的政策文件
  研究出台《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盐城市足球改革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编制《盐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工作的政策保障体系。
  3、实施“八大工程”
  (1)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一批便民惠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镇、街道足球场地建设,在大市区219个社区和18个街道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市1802个行政村的“村村有体育健身工程”进行提档升级。
  (2)实施体育赛事活动工程
  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特色赛事为抓手,精心培育和打造“马拉松、龙舟赛、国际湿地自行车赛、航空航模、广场舞”等群众体育十大品牌赛事。
  (3)实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工程
  出台《关于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健身俱乐部”改革试点工作,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举办、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
  (4)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工程
  聚力打造集运动能力评估、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业余等级评定、健身志愿服务于一体的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干预指导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5)实施体育文化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宣传阵地,提升宣传实效,形成全方位、持续性、立体式的宣传格局,营造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强化中韩体育交流。
  (6)实施体育协调发展工程
  通过群众体育的发展,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通过全民健身的发展,拉动居民体育消费,助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三体融合的大格局下,最终实现“健身去哪儿”难题新突破、全民健身激励机制新突破、全民健身活动赛事新突破。
  (7)实施体教融合发展工程
  以青少年技能培训和校园足球为切入点,以赛事活动、俱乐部联赛和户外活动为着力点,完善覆盖全市的青少年足球活动体系,不断提升体教融合的质量,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
  (8)实施“活力健康”盐城品牌打造工程
  推进活力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活力健康服务中心,拉长生态体育产业链,与地方高校合作共建活力健康研究院,建立活力健康中韩研究协会,全方位打造“活力健康”盐城品牌。

形成盐城创建特色经验

  (一)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1、全民健身工作体系得到新加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体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盐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盐城市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盐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科学规划引领,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2、“健身去哪儿”问题取得新突破
  为解决“健身去哪儿”,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盐城采取“多规合一”,加强资源整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老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等“金边银边”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从点—线—面,在市、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城市社区)基本实施四级全覆盖。市级层面:老旧小区改建、笼式灯光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足球场等设施建设连续多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市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6平方米。共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车道)75条、总长度约1250公里。县级层面:县(市、区)“新四个一”体育工程全部建成,体育场地18452个,其中室外的体育场地13188个,室内的体育场地5264个,完成11个县(市、区)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创建工作。镇(街道)层面:实现全市95个镇、30个街道高质量笼式多功能灯光足球场全覆盖,新建85片足球场地及附属设施。村(社区)层面:对全市1802个行政村的“村村有体育健身场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建设了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和健身公园。
  3、社会体育组织改革有了新进展
  全市拥有市级体育总会1个,县级体育总会9个,市级单项体育协会45个,均为2A以上等级,保龄球协会为5A级社会组织。县级单项体育协会217个,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延伸到所有镇(街道),正向社区、行政村延伸。共建成49个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体育健身俱乐部建成1838个,覆盖率超过90%。截至2019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7316人,其中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3619人。全市共建成晨晚健身站(点)5277个。
  4、体育活动赛事推广展示新成效
  以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为突破口,举办了“我要上八运,盐城动起来”为口号的盐城市第八届运动会、“奔跑吧,盐城”2019盐城首届马拉松赛、中华龙舟赛、盐城龙舟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江苏盐城国际舞蹈邀请赛等群众喜爱的一系列品牌赛事。开展“全民大联赛 今年你最帅”俱乐部联赛和“魅力盐城·美丽奔跑”2020盐城最美跑步线路积分赛等线上线下赛事,面向广大健身群众征集“城市智慧跑道”,打造“跑者的天堂”。
  5、体育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
  创建期间,盐城重点打造“体育+科技”“体育+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体育+教育”“体育+生态”等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系列成果。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在市中心城西片区投入17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盐龙体育公园;利用旧厂房改建,投资1.5亿元建成了36000平方米的悦达健身广场,设置了近三十个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项目,亭湖区黄尖体育旅游小镇入围省第三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大丰梦幻迷宫景区被评为省体育产业基地,阜宁金沙湖滑雪场、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等5家单位获评2019江苏时尚体育好去处,阜宁县金沙湖淡水沙滩浴场被命名为2019年度长三角地区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促进康体结合,建成市县两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利用悦达健身广场、涵邦健身馆等社会优势资源,建立特色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
  6、体育为城市发展作出新贡献
  到2019年,盐城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3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1.46%,较2015年的42亿元增加值和1%的占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1%,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显著增加,健身市场日趋规范,居民体育消费意愿明显增强。2019盐城马拉松赛,两天时间直接拉动消费超5000万元,网络传播总量达1.6亿次。围绕“盐马”勇士挑战系列赛等以及各县(市、区)、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举办的赛事全年超过1000多场次,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重要引擎。市体育局2019年度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机关部门(单位)综合考评第一等次。
  (二)创建经验可圈可点
  1、发挥“头雁”效应
  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创建过程中,市主要领导同志不仅牵头统筹整个创建工作,还积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市委书记戴源、市长曹路宝以普通跑手的身份参加并跑完了盐城市迎新年元旦长跑、盐城马拉松,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良好局面。
  2、注重调查研究
  该市的专题调研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始终,依托地方专业院校和智库、研究中心的力量组织开展盐城市体育场地设施、高水平运动球场、体育场馆、体育产业、老年人健身、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等专项调研工作,通过相关研究报告为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专业指导,力求把握创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坚持规划引领
  通过《盐城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总体规划》《盐城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的编制,从顶层设计引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创建工作,将创模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4、加强协同联动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合作,保障基本、引导预期,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统筹规划、均衡发展的工作原则,强化创建工作的服务保障,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5、突出氛围营造
  紧紧围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的主题,全方位、持续性、立体式营造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的浓厚氛围,彰显体育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民生功能,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运动健身,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6、强化督导评估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创建过程中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整体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反映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转自6月24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