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的扬州实践

  “爱运动,更要会运动”。扬州市在成功举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的后省运时代,创新打造科学健身指导新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成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生动实践。目前,扬州体育人口占比达45%。人均期望寿命、居民年住院率、慢性病患病率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好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医保经费年年有余。在2019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扬州公共体育服务位列全国第一。
  一、发挥“1+1>2”的效应,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了新机制
  扬州市优化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壁垒,体育和卫健部门合作共建,建立“一机制一中心”,将科学健身纳入健康促进政策,着力构建“大健康”格局。“一机制”即订立《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会议制度,围绕理念融合、人才融合、组织融合、设施融合、活动融合制定了“五个融合共促健康计划”,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一中心”即“嵌入式”打造体医融合服务中心,依托基层乡镇(街道)医院,设立50平方米以上的专门区域,配置一体化体测机、康复器材等,配备各2名以上的运动处方师、护士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提供运动促健康服务。扬州市在2019年建成6个基层体医融合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运动健身促进慢性病防治、运动康复治疗、减脂减肥等体医融合服务。
  二、强健“三支队伍”,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了新支撑
  推动科学健身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支撑。第一支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多年的培育,扬州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20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95人,他们在普及推广全民健身项目和健康生活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支队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从社会体育指导员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人才,与市卫健部门联合培养,在培训课程中增设“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处方等内容,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技术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目前,扬州已有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考核,一人双证上岗服务,成为群众身边健康生活的“领路人”。第三支队伍,运动处方师。扬州体育和卫健部门在省内率先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在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家庭医生中遴选人员参加运动处方师培训,已有37名运动处方师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为群众服务,成为“运动是良医”的推广者和体医融合的践行者。
  三、健全“四级”体系,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了新平台
  扬州市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建立健全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网格,创新表现形式,为群众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科学健身服务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路边的广场上、小区的空地里、公园的健身设施旁,见缝插针,打造了3910个科学健身网格-晨晚练健身点。在此基础上,建成262个枢纽型全民健身指导站、11个全民健身益站、1个市级群众体育活动指导培训中心,形成科学健身的四级网络。全民健身益站进公园、进场馆。为国民体质测试站赋予新内涵,凸显免费健身指导公益,百姓健康受益,带动体育消费效益的三重“益”功能,升级改造成“全民健身益站”。益站全部进驻体育休闲公园和大型体育场馆,集科学健身的指导阵地,智能健身的体验阵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阵地,体育休闲的交流阵地,体育文化的宣传阵地“五位一体”功能。目前,扬州已在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运河三湾风景区、扬州游泳健身中心等地建成11座全民健身益站,其中有的益站利用公园、场馆空闲房屋建设,有的则因地制宜投放集装箱,做到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成为科学健身的综合服务站,群众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四、“五法”应对疫情,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了新形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场所关闭,居家健身成为新风尚。扬州市加强线上线下“五法”双向互动强身抗“疫”。一是依托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开辟健身服务平台近500个,邀请网红教练、健身达人等直播指导科学健身。二是向全市家庭投放《居家抗疫情、运动你我行》漫画手册,普及成人、亲子、儿童居家健身法30法,引导全民加强居家锻炼。三是开展健身知识网上竞答活动,每天通过媒体投放3条全民健身知识短视频,通过有奖知识问答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体育文化,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四是发挥传统健身养生项目对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开展健身气功?八段锦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普及教学活动。五是实施“体育文化进万家、科学健身惠民行”活动。组建以体育名师工作室主理人、资深体育工作者、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防疫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面向社会举办健身促健康主题宣讲活动。
  扬州人正从爱运动向会运动转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新模式正在扬州开花结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