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健身圈”抖擞体育精气神——安徽亳州“健身去哪儿”破题之道

  走出家门到最近的健身场所,需要多长时间?在安徽亳州市区,答案是:不超过15分钟。

  “太方便了,一会儿就到,每天都来,走走练练,很舒服。”提起亳州市区“15分钟健身圈”,健身爱好者李大妈高兴地直竖大拇指,可着劲地夸赞。

  广场上男男女女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篮球场上攻守双方挥汗如雨,乒乓球台前一拍一式激战正酣,彩色健身步道上一群人正结伴疾行,室外健身器材一个个正被“占领”,全民健身中心里很多人正在锻炼……

  在亳州市区,从任何一个居民小区出来,不出15分钟,就能找到健身休闲的场地设施,体育元素、运动元素在市区遍地开花,这是亳州市加强“体育强市”建设,致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结出的硕果。无论春夏秋冬,健身爱好者每天都可以尽情享受“15分钟健身圈”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从“无从问津”到“津津乐道”

  亳州市建市晚,2000年组建地级市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基础差、底子薄,可谓一穷二白,群众锻炼无处去、健身无门找。短短数年时间,如何凤凰涅槃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一届又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紧抓不放。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体育即民生”理念,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目标,政治上高度站位,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体育强市建设以及“15分钟健身圈”领导组织,配齐配强体育工作队伍,“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抓在手上,体育部门抓好落实。制定《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亳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亳州市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亳州市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等6条政策性文件,累计出台支持体育发展政策10条。

从“少得可怜”到“随处可见”

  前些年,市民锻炼健身的好去处屈指可数,去了往往还是人满为患,总是找不到“过瘾”的感觉。市委、市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务民之所需,连年抓投入、清欠账、补短板,建设体育场馆设施配套建设的“高速公路”,打通体育设施场地配套建设的“断头桥”“断头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财政上倾斜投入,近几年市财政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设占地13.8万平方米的市体育公园、占地8.2万平方米的市体育馆、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等市级体育场馆420片。社会上市场运作,采用PPP模式,与企业联合投资2亿元,建设20个社区文体中心6万平方米,已有12个对外开放,这是全国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全民健身文化中心项目。场馆上抓好普及,全市建成“15分钟健身圈”城市社区83个,覆盖率96%;建成足球场地224块,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4块,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4平方米。

从“躲在深巷”到“走上前台”

  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其创编的“五禽戏”,习练人群众多。可从前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看“摇钱树”、丢了“聚宝盆”。针对这一现状,2000年以来亳州市充分挖潜开发利用这一宝贵全民健身养生资源,做好做活做大做强这一全民健身品牌,特色逐渐“特”起来,品牌一天天“亮”起来,华佗五禽戏成了亳州叫得响、立得住的全民健身的“烫金名片”,抖擞了亳州市满城的精气神。目前,全市习练五禽戏人数114万人,每年均推广普及7万多人,国际上推广普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万余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五禽戏之乡”“国家健身气功五禽戏传承地”“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都”。全民健身还带动了体育协会社团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体育社会组织132个,会员32.4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7486人,每千人拥有2.3名。

  亳州市正向着“体育强市,健康之城”全力冲刺,快速发展的“15分钟健身圈”一定能“动”起来亳州的城市亮色、“乐”起来市民的幸福底色。(转自8月2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