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布重磅《意见》,体育纳入中考计分,体育老师教学业绩同等对待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对于《意见》中提到的重要变化,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内的学生、家长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学生、家长真正重视 体育成绩一分都不能丢
  《意见》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未来将达到和语数外相同分数。”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在教育部解读《意见》的发布会中表示:“从实践来看,体育纳入中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应,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其他年级。”
  目前,杭州市的中考体育设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三个类别,在总分600分中占30分。2019年的中考生慕叶,从初二开始体育锻炼就没有中断过,每天在学校跑步的距离加起来可以达到操场12圈,还包括跳绳、排球、实心球等其他项目,“可不能小看体育科目的30分,这可能直接影响到之后要上哪所高中。现在体育有可能与语数外同分,那么大家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今后会越来越高。”
  除了学生们自己重视,家长们也是坚实的后盾和力量。杭州的唐先生就给孩子报了跳绳班,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文化考试想多拿一分太难了,体育考试就更不能丢分,家长们现在见面聊的话题基本都是‘你家孩子跳绳一分钟多少次?’,何况初衷也是为了增强体质,总比总坐着不动好。”
  《意见》还提出,“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考试当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对此,陈佩杰认为:“体育素养包含考察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等方面,通过设立综合维度进而科学评价学生体育和体质健康水平。我们期待在体育素养落地探索取得成果并充分总结经验以后,适时在全国推广。”
  完善机制、同等对待 体育教师成为“香饽饽”
  除了对学生体育课业的要求,《意见》中体育教师的相关内容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陈佩杰看来,体育教师队伍,尤其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推进学校体育发展、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意见》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杭州市闻涛小学的体育教师孙志星认为,这次《意见》的印发也是再次强调了体育科目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目前闻涛小学的教师团队有93人,其中体育老师有10人,其中包括从省队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学校正在执行《意见》中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的目标,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现在学校已经开始逐渐增加体育课的时间,‘每天一节体育课’已经成为了常态,体育老师也摇身一变成为学校的大忙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所有学科的支撑,不管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师,只要做出了应有的工作业绩,都应该同等评价激励。”
  关于《意见》中提出的,“将学校体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价范围。”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刘遵嘉博士认为完善体育工作督导评价机制,重点就是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水平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中,体育的开展代表着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风貌,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就是发展的根本。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