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扶贫彰显担当作为 体教融合深化改革创新

  上周末,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浙江成为最“亮眼"的省份之一。体育扶贫、体教融合工作,双双作大会交流。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在体育扶贫工程推进情况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近年来,浙江积极主动履职,着力推进东西部体育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大局,实施“六大行动”,让体育助力26个县(市、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赛事帮扶行动,助力城市品质提升。通过着力构建体育竞赛体系,努力打造体育赛事强省。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0年间,共支持26个加快发展县(市、区)举办省级赛事50场次,扶持资金923.4万元,吸引近3万人参与,带动当地经济3000余万元。
  实施体育产业帮扶行动,助力融合发展。通过着力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小镇建设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2个(其中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9个,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个、培育省级运动休闲小镇19个,大力促进体旅融合发展,建成“环浙步道”1000公里,助力百姓致富奔小康。
  实施“送体育下乡”行动,助力乡村振兴。2017年以来,省体育局共实地走访省内加快发展县(市、区)大小社区、村落113个,真正把“送体育下乡”办成一件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实施体育企业帮扶行动,助力转型升级。自2014年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亿元,共有812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带动社会各界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约227.1亿元,资金投入产出比约为1∶41。
  实施体彩帮扶行动,助力地方体育发展。2018年以来累计捐赠200万元,并在中小学校建设体彩足球场2个。
与此同时,体教融合工作也亮点多、效果佳。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出台政策,强化引导,出实招、见实效。
  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了县级体校和青少年体育基地建设,2017年至今,26个县(市、区)新建或改革体校,进一步畅通体校学生升学通道,让省级体育特色学校、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保障我省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体教联合搭台,着力打造出青少年赛事体系。通过常态化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赛事,推出幼儿体育特色赛事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体育赛事发布交易平台,让青少年赛事社会化运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强试点探索,着力打造出体教融合新模式。近年来,浙江以开展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为契机,鼓励引导各地积极试点探索,着力打造体教融合新模式,“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的发展模式在浙江遍地开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