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争当全国足球场地建设排头兵

  足球运动发展,场地是基础。梅州要建设足球特区,解决场地问题是发展足球最基础的一步,因此他们走上了一条系统化的场地建设之路。

  在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一座重达两吨、高6米的“球王”李惠堂雕像矗立在公园大门前,背后是六片崭新的球场。近年来,梅州多了许多标志性的体育场馆,例如,改造或新建的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梅县区曾宪梓体育场、梅江区九天社区足球场、五华县横陂足球小镇、五华奥体中心和长乐游泳池、蕉岭(南沙)体育馆场、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的背后,体现的是山区市梅州不遗余力发展足球的决心。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梅州各级党委政府力抓场地设施建设,实施三进三边工程,即足球场“进”学校、乡村、景区,实现路边、村边、山边都有足球场,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引导企业参与其中的建设。“以前想踢球,场地不好找,这几年新建了很多球场,踢球的人自然就多了。”市民李东军说,梅州正逐步实现随时随地踢球的“足球自由”。

  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社会足球场建设作为振兴梅州足球、创建足球特区基础性标志性工程,层层分解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建设。

  目前,梅州已完成1000块足球场地建设,达到每万人两块场地,这个数据可以说是全国足球场地建设的排头兵。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先后获住建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示范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足改办授予“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等称号。充足的足球场也让梅州具备了承接和举办赛事的场地基础。

  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许建平表示,梅州很好地完成了广东省体育局下达的足球场地建设任务,希望梅州在落实好土地、资金、招投标程序等方面,为广东省足球场地建设形成“梅州经验”。(转自1月8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