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司简报(第1期)
编者按: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强基础、补短板,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多”起来和“活”起来、体育比赛活动“火”起来、体育服务力量“强”起来,促进了群众体育发展,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介绍宁夏有关经验做法,供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宁夏着力打造群众身边体育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见缝插针,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多”起来
针对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宁夏体育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千方百计在“扩大增量”上做文章,逐步解决群众健身难、健身远等问题。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社区“金边银角”等建设健身设施,尽可能将设施建在人口集中区域、建在群众身边,使群众就近即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场所,就能开展体育健身锻炼。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市、县(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建成了一批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设施。近几年,宁夏体育局多渠道投入各类体育项目资金超过7.2亿元,支持建成全民健身中心4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61个、健身路径1.55万件、体育公园9个、足球场72个、健身步道750公里、乡镇农民健身工程32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03个。同时,宁夏体育局十分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灵活多样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共建成滑雪场12个、滑冰场6个,助力发展冰雪运动人口50万人。目前,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7平方米,比2014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净增1.002平方米,全区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建成以社区、公园为中心的“15分钟健身圈”。
二、共建共享,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活”起来
针对全区各市、县(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普遍不高等问题,宁夏体育局积极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有效盘活体育场地设施存量。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会同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制定出台了《全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全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全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等系列制度文件,每年安排区级财政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鼓励支持中小型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2020年入场锻炼人数达480万人(次)。二是立足挖潜,提高体育场馆综合运营水平。支持体育场馆挖掘自身潜力,强化运营管理,拓展复合经营空间,实现现有场馆资源物尽其用。同时,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打破部门界限和项目界限,支持市、县(区)加强项目规划统筹,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将体育、教育、林业、住建等多渠道项目资金捆绑融合,在学校周边或在校内靠近围墙区域新建田径场、足球场等健身场地,采取物理硬隔离办法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社会“一场多用”、共建共享。通过一系列改革制度举措,较好消除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中梗阻”顽疾,使更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区60多个体育部门所属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各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面逐步扩大。
三、创新思路,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比赛活动“火”起来
针对体育比赛、活动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实际,宁夏体育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实施“草根体育”工程,下大力气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比赛活动“增热升温”。一方面,创新办赛思路和方式,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比赛活动体系。近几年,创新举办了宁夏体育大集、社区运动会、市民运动会等一批品牌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了“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转化提升,使体育比赛活动越来越接地气、聚人气、强心气。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宁夏体育局积极统筹疫情防控与体育比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努力增加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千方百计满足特殊条件下群众体育需求。先后指导各市、县(区)和20余个自治区级协会举办大漠健身运动大赛、“宁夏奔跑”系列赛、“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全区农耕健身大赛等全民健身活动500余项(次),参与人数115万人次。特别是将全国首创的“宁夏体育大集”举办范围由一地举办逐步扩大至五市联动,组织开展各类免费体育比赛活动超过100项,参与人数由开始的不足3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20万人次,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体育力量。另一方面,积极普及推广“草根项目”,将群众基础深厚、参与难度不大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围棋、毽球、体育舞蹈、跳绳、踢毽子、平板支撑、广播体操等项目作为“社区运动会”、“市民运动会”重点比赛项目,吸引了45个社区近万名体育爱好者参加,影响范围覆盖3万个家庭,促进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由2015年的29%增长到34.5%。
四、扶持引导,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服务力量“强”起来
针对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连接体育部门与广大群众不够紧密等问题,宁夏体育局积极实施“服务强体”工程,一手抓培育扶持,一手抓监督管理,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方式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发挥其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健身群众。一方面,积极扶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健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等一系列政策制度,通过购买体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的体育赛事活动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引导、支持其逐步深度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增加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专业人干专业事”,在助力体育改革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体育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坚持开展“评星定级”,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990个,实现了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基本覆盖。建成全民健身服务站点1581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30个,实现了县级以上全覆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率90.2%。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4284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49名。粗略统计,全区各市、县(区)每年通过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活动超过1000项,参与群众数量超过240万人次。目前,全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建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