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体育工作思路 提高领导农村体育工作的能力 构建宁夏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宁夏体育局局长 乔毅智
2005年2月4日


    今年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0周年。10年来,全国体育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宁夏实际,在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成效。下面,就近年来开展宁夏农村体育工作的思路和主要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对农村体育工作的认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160个乡镇,2600个村民委员会。现有人口近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二。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构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千方百计使农村体育和城市体育协调发展,是体育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实际举措,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几年来,我们确立了农村体育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围绕主动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的能力,加强了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队伍建设,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使农村体育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加快宁夏农村文化、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与自治区文化厅研究决定,将现有的乡镇文化工作站统一更名为文化体育工作站,使体育工作的网络从县级延伸到乡村,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在乡镇一级没有组织机构的矛盾,真正做到体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设施。
    截止2004年,宁夏所有的乡镇已先后挂牌成立了文化体育工作站(中心)。为了能真正发挥文体工作站在体育工作中的作用,我们同时制定了《全区乡镇文化体育工作联系点制度》,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乡镇文化体育工作联系示范点,及时总结、推广乡镇体育工作的好经验,进一步加强了体育部门与乡镇的工作联系,发挥联系点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全区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自2003年2月起,使用宁夏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了首批“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截止2004年,两批工程共投入资金220万元,在全区65个乡镇建起了硬化篮球场和乒乓球室,在606个行政村建起了标准篮球场并相应配置了乒乓球、篮球、健身路径等体育器材。首批
    “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带动新建篮球场270个,新增群众体育活动场地18.53万平方米。
    “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广大农民群众说:“体育下乡,篮球进村”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三)创建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服务
    在建立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和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中,2003年8月,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选择了一批热爱体育,关心公益事业,家庭和睦,群众关系好,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首批创建了14个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镇党委、政府和体育部门为中心户订购报刊、科技文化图书,配置了体育器材,为附近农民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把先进的文化和体育活动送到农民家中,使“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延伸到户,落实到家。体育局采取措施,及时对中心户的做法予以支持和推广,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城乡联动,利通区现已在102个村创建了318个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2004年,创建活动已在全区试行推广。有的农民自己投资积极争取建立中心户,其中投入最多的一户达30多万元。今年1月10日召开的2005年宁夏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广普及吴忠市利通区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的经验。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成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政策宣传、法制教育、科技普及、卫生咨询等活动的场所和交流沟通信息的平台,形成城乡联动的长效机制,使农民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  
    (四)创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为了实施好“体育三下乡”活动,我们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部署,制定了《宁夏2004年“体育三下乡”活动实施方案》、《全区首届农民体育节工作方案》。全区各市、县(区)相继举办了农民体育节和各类竞赛、表演、展示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区共有50多万农民参加了活动,约占农民总数的26%。
    2004年9月23―28日,在全区各市、县(区)、乡镇举办农民体育节的基础上,由自治区体育局、农牧厅主办,贺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宁夏首届农民体育节,在中国体育彩票“雪炭工程”――贺兰县体育运动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区5市的4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社火表演、集体拔河、男子篮球、男女乒乓球、田径特定项目、自行车载重、武术等7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共计投入经费50多万元。自治区党委、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为农民体育节题词。开幕式吸引了贺兰县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精彩、热烈、反映农村生产、生活和民族和睦团结的大型团体操得到了在场领导、群众的热烈欢迎。应邀参加农民体育节的中国农民体协副秘书长对开幕式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思路
两年来,宁夏在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方面,加大了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活跃了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和兄弟省、市、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与富裕起来的农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二)山区、川区农村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组织建设和开展体育活动等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
    (三)农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和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有待加强。
    根据宁夏实际,我们计划在全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到2008年,也就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时,为全区160多个乡镇、2600多个行政村和1万多个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配置体育健身器材;每个乡镇至少成立1-2个群众体育组织,培养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举办2次以上综合运动会或4次以上单项比赛;基本建成具有宁夏特色的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