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育局局长张洪涛发言


2007年1月18日下午,山东省体育局局长张洪涛发言(全文附后)。

贯彻“和谐全运”理念
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安排我们就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备工作如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作大会发言,充分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十一运会筹备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将山东省筹备十一运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做法和打算汇报如下:

一、贯彻“和谐全运”理念,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是山东省首次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举办十一运会,是山东为发展全国体育事业作贡献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是山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省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全运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多元功能、综合作用日益显现。成功举办十一运会,充分发挥全运会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对于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承办十一运会高度重视,于2005年3月就明确提出了举办一届“和谐全运”的目标。一是争创“五个一流”,筑牢“和谐全运”的基础。即精心搞好场馆建设,高标准做好组织、服务和环境建设工作,以一流的场馆、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迎接全国体育健儿,共同创造一流的比赛成绩,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作贡献。二是坚持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把全民健身与办赛参赛工作同等重视、同时研究、同步发展,到2009年底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体系,使全省人民都能从承办十一运会工作中得到实惠、共享成果。三是认真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中华体育精神和齐鲁文化的融合,大力建设和谐全运文化,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展示新时期山东的良好形象。四是落实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俭办全运、市场办全运的原则,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十一运会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活动中,切实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大投入不伤财、大建设不劳民、大活动不扰民、促发展施惠于民,把十一运会办成循科学发展、得群众拥护、促社会和谐的全运会。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扎实展开了各项筹备工作。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2006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十一运会委托承办协议书,山东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十一运会承办工作责任书。组委会计划下设19个部室,其中先期成立了办公室、场馆建设部、市场开发部等11个部室。今年上半年,各市将分别成立赛区组委会,并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组委会领导下成立单项竞委会。
(二)确定比赛项目布局。十一运会共设33个大项、360个小项。按照“举全省之力共同承办、让全省共享发展机遇”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以济南市为主赛区、17个市共同参与、全省共设置60个赛区的比赛项目布局方案。其中,济南市承办24项,青岛11项,日照6项,其他各市1-3项。马拉松项目按规定在北京举行,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冰雪项目由组委会确定承办省份。
(三)启动比赛训练场馆建设。十一运会场馆建设将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节俭原则。凡是能够利用现有场馆的就不再新建,能够搞临时性的就不搞永久性的,能够与其他方面结合的就搞好结合利用。二是精品原则。对确需新建的场馆,包括旧场馆的维修改造,要确保建成精品,不留遗憾。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场馆设施既要满足体育比赛需要,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开发利用。按照以上三项原则,确定了维修、建设65个比赛场馆、65个训练场馆的方案。其中,利用现有场馆71个,新建场馆41个,维修改造场馆18个。济南市将新建奥体中心,作为十一运会主赛场,总占地96公顷,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60000座体育场、10000座体育馆、4000座游泳跳水馆、6000座网球中心,总投资近30亿元。同时,将在济南建设省建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占地1346亩,主要包括射击场馆、曲棒垒球场馆、综合比赛馆等5个比赛场馆和8个训练场馆,总投资13亿元,由省体育局具体承建,十一运会后作为山东省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基地和全省体育科研、教育的中心。其他各市的比赛训练场馆也已全面开工。

二、贯彻“和谐全运”理念,促进和谐体育建设
从构建和谐体育的目标出发,我们将加快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十一运会的办赛宗旨,提出了“唱响一个主题、实施两大工程、抓好六个突出、落实一个条例、基本建成全健身体系”的群体工作思路,努力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一)唱响一个主题。承办十一运会的指导思想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山东承办十一运会,既是竞技体育大发展的机遇,也是群众体育大发展的机遇;竞技体育要争创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也要争创全国一流。为此,我们将在全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全运同行”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关注奥运全运、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推动全省群众体育的发展。

(二)实施两大工程。一是精心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0年在全省40000个行政村建设形式多样、经济实用的农村体育设施。二是精心实施“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以济南市为中心,以市级城市为支点,建设东部沿海城市群、南部历史文化名城、北部黄河沿线三条全民健身景观线。初步规划在济南市新建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基地,新建、改建140余处全民健身场所,作为十一运会群体项目展示的主场所。在“三条线”上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城镇,建设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6个,大中型健身活动基地100个,县级特色工程200个,社区、乡镇健身工程600个,基层健身活动站点20000个。通过实施“两大工程”,全省将新增室内外健身活动场地1亿平方米,各类健身设施、器材14万多件,从而使山东省的全民健身设施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山东省政府已明确将“两大工程”写进了省政府会议纪要和各市十一运会承办工作责任书,并确定“两大工程”和十一运会场馆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用地指标由省里统一安排,省市两级建设规费予以减免。从2006年起5年内,山东省体育彩票公益金留成部分主要用于十一运会场馆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

(三)抓好六个突出。一是突出提高基层体育服务能力,加快县级体育、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的发展。二是突出加强群众健身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600多个体育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把基层活动站(点)由30000个发展到80000个。三是突出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一支10万人的健身服务大军,其中高学历人员占10%。四是突出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在全省140个县(市、区)和部分街道办事处,建设国民体质监测站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站。五是突出抓好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壮大具有山东特色的体育健身品牌项目。六是突出发挥评比表彰的激励作用,建立健全省级评比制度,对市、县、社区、农村各级群众体育发展情况和“两大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考评,激发各级、各部门发展群体事业的积极性。

(四)落实一个条例。2004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为发展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06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就《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组织了执法检查。我们将结合新周期工作部署,继续深入宣传普及《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依法扎实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

三、贯彻“和谐全运”理念,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体育从属于大文化范畴,承办十一运会,必须以建设和谐全运文化为核心,积极为建设和谐文化作贡献。
(一)大力倡导和弘扬和谐全运文化。一是大力倡导和弘扬“重在参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力倡导和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本体文化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二是大力倡导和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其成为全国体育健儿参加十一运会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三是大力倡导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让齐鲁文化在十一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

(二)努力打造传播和谐全运文化的平台。一是认真研究制定新闻宣传计划,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增设体育专版、专栏,高水平做好赛前和开(闭)幕式的转播工作,打造宣传“和谐全运”理念的高地。二是广泛开展“和谐全运”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在全省风景名胜、标志建筑、大型公共场所、体育比赛训练场馆和健身活动站(点)张贴、悬挂,形成浓郁的社会宣传氛围。三是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建设好十一运会官方网站,及时宣传报道十一运会筹备情况,并设立“和谐全运文化”专版。四是搞好十一运会视觉形象建设,面向全社会征集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宣传画、会歌,使之成为宣传山东、建设和谐全运文化的有效载体。五是举办十一运会战略研究论坛,深化理论思考,深化理论研究。六是适时组织好十一运会专题旅游活动。通过十一运会的举办,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精心组织“和谐全运文化”系列大型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人人争当东道主、我为全运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与在全省开展的创建“平安山东”、“文明山东”活动相结合,激发人民群众当好东道主、积极作贡献的热情,营造全民参与、举省办赛的浓郁氛围。二是精心组织好十一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在活动主题、采火点、采火手方面进行创新,让“和谐全运”理念随圣火传遍山东、传遍全国。三是借鉴其他大型运动会成功经验,按照体现时代特征、山东特色和体育特点的要求,高水平策划并举办精彩热烈、富有新意的开(闭)幕式。四是在全省大力开展体育三下乡、体育进社区、亿万群众健步走、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体育系列活动,组织好十一运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民健身博览会、体育摄影展、体育邮票展、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大会等活动,使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四、贯彻“和谐全运”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全运会的多元功能和综合效益,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和谐全运”促进“和谐山东”建设。
(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围绕“环境一流”的办赛目标,全面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济南市把十一运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发展机遇,提出了“办好全运会、建设新济南”的口号。计划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投资1360亿元建设交通、能源、信息通信、供排水、城市安全、生态六大基础设施系统,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将以济南奥体中心建设为龙头,带动周边开发,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全面启动济南东部新城规划建设。青岛市将通过举办奥帆赛和十一运会增强城市影响力,着力实施城市大框架布局,加强公共设施建设。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0公里以上,建设第二个铁路客站,建立起“四纵五横”的快速公交走廊。日照市把体育经济与港口经济、旅游经济、大学经济并列为四大战略,将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近10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打造国际水上运动之都。其他各市也紧紧围绕承办十一运会项目,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强交通、住宿、通讯、转播、安保、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城市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规划先行、分期建设、急用先建”的原则,抓住十一运会历史机遇,推动全省体育基础设施实现大的发展。济南市区已开始建设的济南奥体中心和省建场馆项目,将与现有的省体育中心形成三大体育场馆群。青岛市将建成奥帆赛基地,改造颐中体育中心。日照市建成了世帆赛基地和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烟台市建成了烟台体育公园。其他各市都新规划了市级体育中心或调整了原体育中心的规划。承办十一运会,大大促进了山东省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规划用地大幅度增加,投入的建设资金预计将超过建国以来的总和。

(三)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市场开发工作,努力形成一个水平高、创意新的资源开发总体方案,采取赞助招商、特许经营、社会捐赠、门票销售等多种形式,创新电视转播开发模式,力争实现新突破。二是在开展好全省体育产业统计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土地等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和体育旅游业,大力促进以健身俱乐部为主体的健身服务业发展。在积累办赛经验的同时,活跃竞赛表演市场。抓住十一运会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山东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和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打健身牌,唱旅游戏,推动旅游经济获得更大发展。

举办“和谐全运”,促进和谐体育、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是今后三年山东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办“和谐全运”的总要求,精心做好十一运会承办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