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以奥运争光为目标加快后备人才培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力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这对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参赛任务,推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汇报广东业余训练的情况。

    一、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2003年,广东省提出全面对接国家奥运争光计划,以奥运夺取金牌为目标,推出了调整项目布局、深化体制改革、紧密体教结合、加强队伍建设、改革竞赛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业余训练的8项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取得了成效。
    (一)调整项目布局,扩大业余训练规模
    调整布局,实现对接。根据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广东省将竞技体育项目分为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按照省、市、县的层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及项目的类别等情况,在全省范围调整了布局,基本实现了与奥运战略的全面对接。
    扩大规模,形成网络。通过几年努力,各级体校、传统校及在训人数的总数实现了增长。目前,全省业余体校有169所,在训人数2.5万人;传统校有1466所,在训人数6万人;另外,在市县两级体校中还新增了不少一、二、三类项目。更重要的是在全省初步建成了以省(市)运动学校、省重点项目基地、省重点班为高级层次,以县(区)业余体校为中级层次,以传统校和网点校为初级层次的三级业余训练网络。
    提高质量,初显成效。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基地和重点班的建设,全省已有115个重点项目基地、106个重点班共8000多人。其中,23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另外,各级体校人才输送率也有所提高,仅2007年县级体校向市级输送了2200人,市级体校向省运动队、解放军、高校等输送了975人(输送率15%左右)。广东省运动员在六城会上不仅取得优异成绩,而且还锻炼出一批新秀。
    (二)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业余训练管理
    在创新体制方面,初步构建起宏观调控,突出重点,层次清楚,条块结合,奥运、全运与省运战略相结合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和各项目的管理职责,形成省市县镇四级管理,以及各层级与各项目相结合的业务管理与指导体系。另外,还在田径、跳水、体操等11个项目中实行了“一条龙”的管理办法。
    在强化管理方面,首先是转变部门职能,实行管办分离。把省体育局的法规产业处改为业余训练处,归口统一管理业余训练。青少年训竞中心改为竞赛中心,负责青少年竞赛工作。其次是建章立制,实行依规办事。近年来,仅省体育局就出台了有关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10多个法规文件,各市县也都制定了重点项目布局和体教结合等规章制度。此外,以申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大力促进了广东省各级体校的制度建设。
    (三)紧密体教结合,解决学生出路
    2004年,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体教结合,加速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文件,不仅加强了各级学校的体育工作,而且还逐步解决了各级运动员的学习和升学难题。为进一步缓解各级体校学生入学、学习、升学和就业的矛盾,创办了两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解决业余训练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各市在加快体教结合的同时,大胆对运动学校进行改革,调整了原有办学模式,采取双学制和与大学联合办学等形式,以增强运动学校的办学活力。各县区不仅重视体教结合工作,而且还注重解决业余训练学生的训练与学习的各种矛盾。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近年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不仅积极开展学历教育,而且还增加了各类培训的班期,使队伍的业务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不仅重视教练员的引进和培养,使全省教练员发展到1794名,而且还注重提高教练员队伍的质量,使大专以上学历的教练员达到85%,中级职称以上的达到45%。2007年,省体育局还首次举办了县级体育局长培训班,收效良好。
    (五)改革竞赛制度,引领业余训练方向
    一是改革省运会。在第12届省运会上取消了成年组,使其成为检阅广东省业余训练成效的一个体育盛会。本着“省运会竞赛设项与奥运、全运设项全面接轨”的原则,对省运会竞赛项目进行了精简,压缩了大量非奥竞赛项目。另外,采取省运会成绩前伸两年的做法,以及其它措施,有效地限制了假引进和假资格的现象。二是改革年度竞赛办法。在跳水、赛艇、羽毛球等优势项目的年度比赛中加入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验的内容,既保证了训练的系统性,又紧密了练赛结合。切实加强了重点项目的竞赛工作,除组织年度比赛外,大部分项目还积极安排了冠军赛和调赛,以加大竞赛的力度。
    (六)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学训练
    一是重视业余训练科医人员和科训设施的配置,要求各市逐步推行训科医一体化的训练模式。目前,市级体校有42名科医人员,各市体校均购置了相关的科医器材。二是各级体育局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以及通过组织研究和编制选材标准与教学大纲,参加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等方法,逐步增强了训科医人员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水平。三是重视全省业余训练的信息化建设,研制开发出《广东省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运动员选材、训练、参赛等信息数据库。
    (七)创新投入机制,改善业余训练条件
    通过努力,在全省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彩票公益金为辅,社会支持为补充;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上级支持为补充的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切实增加了对业余训练的投入,仅省政府就拨出1500万元,省体育局每年投入2300万支持业余训练工作。目前,省、市、县业余训练年度经费分别为2300万元、24142万元和8000多万元。另外,各级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业余训练的场地设施,使全省用于业余训练的田径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跳水池、训练房由2003年的3500个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市县投入到体校建设的经费就高达6个亿。
    (八)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发展
    运用区域体育协调发展的政策,对珠三角地区的业余训练侧重于政策与业务指导,使优势更优。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业余训练侧重于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扶持,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改善这些地区业余训练场地设施条件。
    运用优势互补的办法,形成省内相互帮扶、相互交流的机制,以充分组合和发挥珠三角资金富裕,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人才资源充足的优势。

    二、广东业余训练工作的体会
    (一)提高对业余训练的认识,是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近几年业余训练改革的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整个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到建设体育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此,各级体育部门把抓好业余训练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体育强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自觉行动,并努力使其取得实效。
    (二)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体育部门真抓实干,是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大投入。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将业余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且还在政策、资源和业务上给予极大支持,逐年增加业余训练的业务经费。据统计,全省各级业余训练经费由2003年的2.2亿增长到现在的3.5亿,仅近两年各级政府就拨出6个多亿加强体校的建设。如投入东莞体校1个亿、珠海体校4500多万元。
    其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真抓实干,切实狠抓落实。2003年以来,各地根据省业余训练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业余训练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上下对接,举省一致,是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各市根据业余训练8项改革意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迅速将业余训练工作与奥运战略进行全面对接,并参照省体育局提出的业余训练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制定了各自的业余训练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各市县还根据省体育局的要求,加强了业务、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的对接,初步形成举省一致抓业余训练的局面。另外,各市县的体育与教育部门不仅重视加强体教结合的上下对接,而且还积极加强了横向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体教结合氛围。
    (四)正确的发展思路,优化的资源配置,是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
    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业余训练发展规划,并做到有目标、有对策、有措施的;凡是能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改革需要,配套了相应的政策和资源的;凡是能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把有限的人财物投入到重点上的市县,其业余训练工作就能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
    (五)重视区别对待,加强分类指导,是广东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方法
    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不仅能使珠三角地区的业余训练加快发展,使其优势更优,而且还能扶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业余训练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省市县各级行政和业务指导,可以有效地实现业余训练的上下对接,以发挥举省一致抓业余训练的优越性。加强重点项目“一条龙”体制的垂直管理,不仅可以加大对项目的指导力度,而且还密切了专业与业余的关系。

    三、广东业余训练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目标的新定位
    根据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在努力实现原业余训练8项改革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广东业余训练不仅要加快发展,而且还要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体育强省建设的需要,适应2008年后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广东业余训练不仅要全面发展、率先发展,而且还要努力争当全国的排头兵,特别是在规模、质量和成绩方面,名列全国前茅。
    (二)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的新对策
    1.着力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广东业余训练的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灵魂。广东业余训练不仅需要加快发展,而且还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不仅要着力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而且还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2.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大力提高广东业余训练的效益。广东业余训练要着力由原来依靠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向依靠提高业余训练工作者素质,推行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以及提升管理效益的集约型发展转变,逐步使广东业余训练迈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3.着力在增加投入上下功夫,大力改善广东业余训练的条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东业余训练的投入机制,不仅要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筹集更多的资金,确保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和加快发展。
    4.着力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广东业余训练的良好发展环境。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出台促进广东业余训练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业余训练环境,使业余训练工作有章可循,依法管理,确保广东业余训练的健康发展。
    5.着力在创新竞赛制度上下功夫,大力促进广东业余训练的科学训练。围绕省运会规程总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赛风赛纪的纯净性两大问题,加大省运会赛制的创新力度,使其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科学训练方向。
    (三)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的新要求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业余训练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业余训练本身也要科学发展。因此,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发展原则。
    2.坚持业余训练的指导方针。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这一方针来开展各项工作。
    3.坚持举国一致的奥运战略。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为在奥运、亚运上夺取优异成绩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而实现为国、为省争光的最高目标。
    4.坚持“适度扩张,重点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广东业余训练发展既受规模的影响,也受质量的影响。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质量是重点、是关键。因此,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把握适度扩张,以转变发展方式来提高业余训练的效益。
    5.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负责在训学生的出路。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以人为本,促进在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而且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仅要积极向上输送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而且更要注重关心各级各类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确保在训学生人人有出路。
    6.坚持“立足本地、适当引进”的人才培养原则。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9300万的人口大省。广东业余训练必须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广东为主,适当引进,以确保广东业余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四)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的新举措
    根据广东业余训练当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在继续深化业余训练8项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和完善如下8个方面的业余训练工作体系。
    1.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的目标体系。围绕广东业余训练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目标的新定位,调整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目标的标准与要求。不仅要进一步提出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而且还要细化各发展指标的标准和要求,以新的发展目标规划各级的业余训练工作。
    2.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的网络体系。一是按“省有重点、市有优势、县有拳头、镇有特色、校有传统”的要求,迅速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二是一些重点或特殊项目,除省内建立业余训练网络之外,还应在省外建立人才引进基地和网点。三是省重点专业队要健全自身“一条龙”的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队,省一、二、三线队伍的配置。
    3.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业余训练项目体系。一要按奥运战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不仅要优先考虑第一类项目布局,使其做大做强,而且还要积极争取条件,努力考虑第二、三类项目的布局,使其全面发展。二要按优化结构的要求,在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基地和重点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基地和班点布局的结构,使其充分体现骨干作用。三要按奥运争光计划的要求,合理划分各级业余训练与竞赛的年龄结构,以形成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
    4.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广东业余训练的管理,省体育局业余训练处要统一管理业余训练工作,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迅速建立和完善各级业余训练管理的工作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省市县镇的业余训练管理职责,理顺层级、条块的运行规则,资源配套及业务指导的关系,努力使其提高效益。
    5.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的竞赛体系。一要完善省运会的规程总则和严肃赛风赛纪的制度,营造一个有利于出人才的良好竞赛环境。二要建立和完善全省各级综合性运动会,各级各项目的年度竞赛制度,努力使其成为体系。三要建立和完善体育与教育相关的竞赛制度,以更加密切体教结合。
    6.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体系。按照国家业余训练指导方针和奥运争光计划要求,一是建立广东省各级各项目科学选材的标准和方法,努力选拔各级各项目的优秀后备人才。二是大力推进科学训练,努力提升业余训练水平,提高输送率和成材率,使更多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成为为国、为省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7.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人才输送体系。一要健全各级各项目人才输送的政策和方法,务必使优秀苗子能到上一级训练单位接受更好的训练。二要完善体教结合的有关政策和办法,以保证各级各类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业。三要制定各级各类学生的分流政策,确保大批不能向上输送的学生能够正常上学和就业。
    8.建立和完善业余训练的评估体系。参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制定广东业余训练(包括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传统校及网点校)的评估体系,努力促进业余训练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广东业余训练发展的新保障
    一是目标保障。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广东省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将建设体育强省调整为两个层次的目标,即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以宽裕型小康社会的体育为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体育为目标。各地要按这一目标要求,规划新一轮业余训练的发展,省体育局也将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二是政策保障。省体育局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体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开展业余训练的任务和职责,并以此促进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县区的业余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继续在政策、资源、业务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业余训练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资金保障。在继续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业余训练投入的同时,改革彩票管理与分配制度,即建立省、市、县三级彩票管理体制,发行费与公益金也随之进行三级分配。在大幅度增加市县彩票销售量的同时,为业余训练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以上是广东省业余训练情况的简要汇报,欢迎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广东省体育局有信心、有决心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化业余训练改革,争当全国业余训练的排头兵,为国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