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晨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

积极构建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

2009121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上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保障广大市民的体育权利,把满足广大市民基本体育需求、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推进体育生活化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全、产品比较丰富、机制比较灵活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享受到上海体育发展的成果。

 

一、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上海体育的惠民工程,是推进体育生活化、增强市民身体素质的民生工程。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抓紧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体育系统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政府必须尊重和实现公民享有体育权利,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体育需求,使所有公民在体育享受上各得其利,在体育活动上各得其所,在体育创造上各尽其能。体育系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市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及体育产品,以保障市民体育权利的实现。

(二)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需要

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并发布的《上海市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体育知名城市”,这就是说,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同时,要把上海建设成现代化的体育大都市。加快建设并不断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体育公共产品,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上海要发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就必须能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具有上海特色的体育公共服务优质产品。

(三)扩展世博效应的需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城市和生活质量作为两个构成要素,反映出当今世界城市人的需求和追求。世博会的举办给上海体育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对上海体育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让来沪的四海宾朋深切感受中国多元体育文化的内涵,体验上海人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需要提供周到的体育公共服务,包括良好的体育设施、健康的运动氛围、蓬勃的体育产业和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等。

(四)推进体育生活化的需要

医治各种“文明病”和“肌肉饥饿”最基本、最有效手段是体育锻炼。源于生活的体育要真正回归生活,成为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需求,必将成为体育发展的主流。现在,上海市民走近体育、参与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体育公共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提供面向每个市民的公共服务产品,把体育与市民的娱乐、休闲、度假、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让市民感受到体育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二、上海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公共服务观念

作为体育主管部门,就要让广大市民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享受科学健身的权益。在具体工作中,上海市体育局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理性认识与实践的互动和协同。2007年十七大以后,我们完成了《上海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研究报告》,在全局上下基本形成体育公共服务的共识,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

(二)注重完善运行机制,保障公共服务供给

一是建立规划指导机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2010年)》、《上海市民“人人运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建设健康城市的规划和目标。二是建立政策法规促进机制。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制定了社区公共运动场、全民健身苑(点)的建设、运作和管理规定。三是建立资金持续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市、区两级财政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采取建立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组织培训、加强指导等途径,初步建立起一支长年活跃于基层的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到2008年底,全市已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0名,每万人达11人。

(三)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实施体育公共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和方针,但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我们在发挥体育系统力量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外,积极通过社会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如调动社会团体、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企业等资源,实施购买服务和以奖代补的政策。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初步形成政府管与社会办相结合、行业自律与中介服务相衔接、重点推进与全面普及相协调的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四)注重开展社区体育,夯实公共服务基础

截止2008年底,上海市共建成社区健身苑(点)6000余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20处(634片球场);建立社区体育指导站96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86个;一批社区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组织迅速建立,并逐步成熟。通过建好身边的场地、抓好身边的组织、搞好身边的活动,让体育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我们开展了送书、送讲座、送指导员的“三送”活动;公益性场馆在节假日向市民延长开放时间,在全民健身日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建立了社区全民健身指导中心、指导站。全市19个区已基本达到“九个有”的目标,即每个区有一个高标准的体育中心,每个区有一项地方特色体育活动,每个区有一批体育标志性景观,每个社区有一个健身苑(点),每个街道有一个公共运动场,每个街道有一个社区体育指导站,每个街道有一批健身团队,每个街道有一批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个街道有一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五)注重培育特色品牌,丰富公共服务内涵

我们确立了培育和发展特色体育的思路,以特色体育树立公共体育品牌,以特色体育充实市民体育生活,以特色体育提升城市影响力。上海体育的最大亮点是举办重大国际赛事,这些赛事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引导并促进了市民体育健身。与此同时,我们还规划、引导各区县形成了“一区一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龙舟、风筝、舞龙舞狮、腰鼓、武术、木兰拳等;开发和创编新型健身项目,如手杖操、排舞、海派秧歌等。这些项目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群众享受、参与、创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了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

(六)注重建设信息平台,扩大公共服务项目

2007年,我们对“上海体育”网站进行了改造,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体育信息平台。在网站上公布全民健身场所、服务内容和体质监测站名录,方便市民健身;公布健康体质标准、市民体质测试数据,方便市民查阅、对照和研究;定期出版《上海体育健身》报,指导市民健身;在健身苑(点)和报纸、电视、电台开设宣传专栏;经常组织专家进社区为居民进行健身与健康的咨询,举行专题讲座,宣传科学健身方法;在经营性场所推行“一卡通”,实行通用通结服务。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顺利,提高了体育公共服务的知晓性、参与性和便利性。

 

三、进一步完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后,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而不是以人之外的精神或物质为本的体育,把体育作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以统筹兼顾、制定政策、提供保障、规范服务作为政府主要职责,使体育发展惠及市民。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加快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

为使市民体育健身设施短缺问题得到缓解,我们将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广场、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条件开辟健身设施。如期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建8个体育主题公园、300处社区公共运动场和1000个农民健身工程的目标;投资20亿新建的东方体育中心;新建小区要认真执行国家社区体育设施人均用地标准,并由体育部门参与验收;出台政策,规定在综合办公楼宇增置必要的室内健身运动场地和设施,作为配套服务设施予以执行。

(三)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

设立上海市全民健身服务指导机构,采用“一门式窗口”形式,方便市民获得体育服务;发挥各类体育组织的作用,以不同群体、不同载体、实用管用、有效有力为方针,以学生靠学校、职工靠工会、老人靠社区、项目兴趣者靠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为原则,推进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生活体育”健康促进的科学研究;筹建“生活体育体验馆”和实验基地,大力普及推广体育生活化;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和街道(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网络;加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力度,努力为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组织保障。

(四)加速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人人享有体育的权利”,促进生活体育、健身健康。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即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标准,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有序发展,保障市民体育权利的真正实现。我们将依据上海发展的新情况,修订《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及制定《全民健身条例实施细则》,加快制定《上海社会体育保障条例》,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为完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驾护航。

(五)加大体育公共财政的投入

制定专项财政政策,对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撑,对各类公益性或非营利性项目提供财政支持。努力推进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体育公共服务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改变目前全民健身苑(点)建设经费由彩票公益金支付,公共财政不承担的状况;体育享受文化政策的若干待遇,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全民健身事业;研究制定《群众体育财政性投入经费的标准和办法》,有效调节市、区(县)和街道(镇)三者间的财政关系,实现市民公平享受体育基本权益和体育发展的成果。

 

体育公共服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作为实现、推动、发展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的主要途径,在上海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强化政府责任,动员各方力量,不断完善惠及市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