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

抓实用好奥运机遇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近几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实用好奥运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有力推动了首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良性互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成功举办使北京体育产业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并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总收入579.8亿元,从业人员达10.2万人,体育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正在成为拉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发展现状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定位,我们强调,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北京城市的整体定位,要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特别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与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相契合。

2009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高端赛事延续奥运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蓬勃发展;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全民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巩固发展奥运成果,体育场馆服务业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集聚效应逐渐发挥,体育产业功能区初现规模;开拓体育彩票市场,销售额再创新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政策指导有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早在1997年就率先将体育产业确立为本市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奥运筹备过程中,随着奥运经济的持续升温,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和2007年连续出台了两个15号文件,确立了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出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北京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了指导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市体育局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专业性研究,为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快发展步伐

2007年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5亿元。截至2009年,已投入15个亿,共扶持项目41个。其中,竞赛表演业类项目13个,占总资金的43%;全民健身服务业类项目16个,占总资金的35%;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类项目4个,占总资金的10%;体育用品生产加工销售业类项目7个,占总资金的9%;体育新兴产业类项目7个,占总资金的9%;其他类项目2个,占总资金的3%。带动社会资本近30亿元,充分发挥了政府资金的引导和释放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为培育体育市场、增加体育产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三)产业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

1.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涵盖了体育产业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门类齐全,各区域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布局有序,将极大地促进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是规划格局初现。目前,共规划了8个功能区。依托丰富的奥运场馆资源,初步显现出南北有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各园区突出特色发展,明确产业定位。奥林匹克中心区利用奥运资源,将成为文化体育中心、国际交往平台、高端产业园区和休闲体验基地。龙潭湖园区围绕体育中枢机构,确立了建设体育休闲娱乐中心、体育商务交流中心和体育产业总部基地、体育研发及行政中枢基地“两中心、两基地”的发展目标。五棵松园区的球类运动、潮白河园区的水上运动、十三陵园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八大处园区的电子竞技运动、时尚公园的极限运动、密云航空园区的航空运动,打造时尚品位,开辟高端路线,符合体育消费升级与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为开拓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三是管理体制形成。为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各园区均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主体,主要模式包括管委会模式和公司运作模式两类,为推动园区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以打造品牌赛事为中心,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近几年,北京市着力打造有影响的重大赛事,努力形成北京的品牌,成为北京的名片,推动竞赛表演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主要有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北京国际长跑节、NBA北京赛、北京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界杯赛等。计划长期举办并重点培育的赛事有ROC世界车王争霸赛、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欧亚全明星乒乓球对抗赛等。特别是中国网球公开赛升级后,其地位和影响力极大提升。同时,积极申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际赛事,拓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2010年将举办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并启动了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申办工作。

3.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全民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满足并引导好广大市民的健身热情,我们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特别是百姓身边的体育组织;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注重设施的多元化,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既有带运和示范意义的大活动,更有深入基层、大家身边的小活动;强化群众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健身服务的水平。这些措施,在有效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进而全方位地拉动了全民健身消费。

4.鼓励奥运场馆开放利用,有效推动体育场馆服务业发展。奥运会后,一是及时明确管理责任,所有奥运场馆“有人管理,有人运营,有人使用”。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体制优势,加强场馆管理运营的协调服务。三是整合资源,引导场馆走联合发展之路,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对赛后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促进对公众开放。通过扶持和鼓励,这些场馆得到多元化的有效利用。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和市民旅游休闲娱乐的重要区域,大学区的奥运场馆已成为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中心,西部文化区的奥运场馆转型为体育主题公园和综合商业区,北部风景旅游区的奥运场馆成为特色休闲场所和体育文化产业区。

5.体育彩票销量再创新高。2009年北京体彩共销售17.1亿元,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1%,再创新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主要得益于研发了具有差异性和适合北京市场的创新产品,竞猜型和即开型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和拓展了郊区县市场。

6.体育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奥运场馆资源,开展面向国内外的体育旅游。二是结合北京市体育产业优势资源,本着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的原则,积极打造了《什刹海》武术风情剧,以丰富北京的文化表演市场。三是形成体育会展业品牌,已形成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ISPO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冬季)和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体育产业展为拳头产品的体育会展业发展格局。

 

二、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今后一段时期,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是: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在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上提供新保障;在积极培育市场满足消费上完善新政策;在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上开拓新思路;在优先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新兴产业上开创新机制;在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上寻求新突破;在规范体育市场上谋划新举措;在组建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上探索新方式;在推动体育协会实体化、扶持体育中介组织、做强体育用品销售业上实现新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重点是评估15个亿产业引导资金的扶持效果和拉动影响,合理高效的使用、管理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创新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使文化创意、体育、旅游、商业、传媒业形成联动,培育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业态和消费产品。

(二)推动体育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切实提高重视程度,统筹规划,合理定位,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力争早见成效,并引导体育企业向功能区聚集发展。一是加强对体育产业功能区的统筹规划。协助各有关区县政府,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二是加快体育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商请市发改委牵头,有关区县政府配合,对全市体育产业功能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列入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三是加强领导,优化体育产业及功能区发展环境。四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及功能区发展。

(三)优化体育发展环境以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定期开展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专项统计调查,发布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引导体育资金的投资与消费。

(四)继续推动奥运场馆的开放利用探索和总结有效利用奥运场馆的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奥运场馆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围绕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使奥运场馆设施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满足公众观赏体育赛事的娱乐需求,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二是努力提高奥运场馆设施的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使奥运场馆设施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宣传体育文化,享受健身娱乐的场所和阵地。三是采取分类指导和运营管理的原则,遵循“以体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努力提高奥运场馆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

 

三、问题及建议

从北京市的情况看,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缺乏系统、全面的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市场规模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从全国的整体情况看,也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借鉴文化产业的有关做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从明确体育产业支持政策入手,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